[实用新型]后置式飞轮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8636.2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2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伍;张立;李昌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盛瑞动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026 | 分类号: | F16M1/02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置 飞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构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后置式飞轮壳,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柴油机飞轮壳一般放置在发动机的后端,用来与变速箱连接,将启动机齿轮、飞轮齿圈、飞轮、离合器封闭在飞轮壳的腔体内,起隔离和安全防护作用;当发动机需要增加另外的动力输出功能时,就需要在发动机的其它部位设置安装装置,增加了发动机整体的制造和安装难度,体积需要设计得比较大;柴油机齿轮室作为一个空腔体,将曲轴齿轮、凸轮轴齿轮、喷油泵齿轮、惰齿轮等柴油机齿轮系封闭在腔体内,通过齿轮传动,实现柴油机内部构件的运动,传统的柴油机齿轮室一般设置在发动机的前端,这种设计增加了发动机的长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使发动机结构紧凑、减小发动机体积、增加发动机分支动力的后置式飞轮壳。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后置式飞轮壳,包括飞轮壳本体,其特征在于:飞轮壳本体的前端设有齿轮室,飞轮壳本体与齿轮室上下交错设置为一体结构,齿轮室的上部伸出飞轮壳本体,飞轮壳本体与齿轮室之间设有一个共用侧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齿轮室壳体的底部设有油底壳安装面。
所述齿轮室伸出飞轮壳本体位置处的共用侧壁上设有后取力连接孔。
所述齿轮室伸出飞轮壳本体位置处的共用侧壁上还设有液压转向泵连接孔。
所述共用侧壁上设有曲轴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将飞轮壳本体与齿轮室交错设置为一体结构,结构更紧凑,有利于减小发动机的体积,在齿轮室壳体的底部设有油底壳安装面,实现了安装时定位准确、方便,有利于提高效率,齿轮室伸出飞轮壳本体位置处的共用侧壁上设有后取力连接孔和液压转向泵连接孔,实现了柴油机后端取力输出和增加了分支动力输出。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置式飞轮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后视图;
图中,
1-后取力连接孔,2-液压转向泵连接孔,3-曲轴连接孔,4-启动马达孔,5-油底壳安装面,6-飞轮壳本体,7-齿轮室,8-共用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后置式飞轮壳,包括飞轮壳本体6,飞轮壳本体6的前端设有齿轮室7,飞轮壳本体6与齿轮室7上下交错设置为一体结构,齿轮室7的上部伸出飞轮壳本体6,飞轮壳本体6与齿轮室7之间设有一个共用侧壁8,在共用侧壁8上设有曲轴连接孔3,曲轴连接孔3分别与飞轮壳本体6的腔室、齿轮室7连通,位于齿轮室7外的共用侧壁8下方设有启动马达孔4,启动机齿轮从飞轮壳本体6前端的启动马达孔4安装在齿轮室7内,在齿轮室7壳体的底部设有油底壳安装面5,实现了安装时定位准确、方便,有利于提高效率,齿轮室7伸出飞轮壳本体6位置处的共用侧壁8上设有后取力连接孔1和液压转向泵连接孔2,后取力连接孔1和液压转向泵连接孔2与齿轮室7连通,将飞轮壳本体与齿轮室交错设置为一体结构,结构更紧凑,有利于减小发动机的体积,在齿轮室壳体的底部设有油底壳安装面,实现了安装时定位准确、方便,有利于提高效率,齿轮室伸出飞轮壳本体位置处的共用侧壁上设有后取力连接孔和液压转向泵连接孔,实现了柴油机后端取力输出和增加了分支动力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盛瑞动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潍坊盛瑞动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8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场储罐自动计量报送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链条式卡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