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的自动冲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19510.7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1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潘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先国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烟气 脱硫 系统 吸收塔 自动 冲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的自动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吸收塔是最核心的部分。由于湿法脱硫的自身特点,在吸收塔的烟气入口位置存在干湿交界的区域,即干湿界面,热的烟气和低温的吸收塔喷淋浆液在该区域最早发生碰撞汇合。而烟气中所含的灰尘以及浆液中携带的石膏等固体颗粒常常在此区域沉积并固化即结垢,进而不断累积、变厚。特别是在没有设置烟气换热器(GGH)的湿法脱硫系统中,这一状况更加严重。由于湿法脱硫在国内大量投运,其中大部分没有设置烟气换热器(GGH)。因此,关于吸收塔入口干湿界面出现的固体物质堆积、堵塞的情况在越来越多的电厂脱硫系统上逐年反映出来。
脱硫吸收塔入口干湿界面是脱硫吸收塔的重要部位,随着运行时间延长,石膏堆积厚度增加会导致烟气流通面积堵塞,影响脱硫效果。此外,吸收塔干湿界面是一段悬挑的烟道,如果固体物质在此堆积、结垢重量过大,很可能出现吸收塔变形甚至塔体结构破坏的后果。
目前,对于吸收塔入口干湿界面出现严重结垢的情况,主要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清理。由于在运行中进行常规的人工清理有相当大的安全隐患,电厂方面往往利用机组检修的机会进行人工清理,导致劳动强度大。同时,清理过程中还会对烟道表面的防腐层造成伤害进而对后期的脱硫系统运行带来更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的自动冲洗装置,安装方便,能自动完成污垢的清洗,节省人力。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的自动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收塔的入口烟道处设置多个喷头,所述的喷头表面设置防腐材料。喷头主要布置在吸收塔入口烟道的干湿交界区域,能快速直接的将粘结在该区域的污垢及时去除,并且在冲洗过程中也不致被腐蚀损坏。
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包括除雾器冲洗水母管,所述的除雾器冲洗水母管外接一分管,所述的分管延伸至吸收塔入口烟道,所述的喷头等距安装在分管。直接利用除雾器内的水进行冲洗污垢,安装方便。
所述的分管上安装电动阀门。电动阀门启停控制与吸收塔上部的除雾器冲洗水的启停控制一致,以保证得到及时的冲洗。
所述的喷头在未喷水状态时,喷头内形成水封层,防止烟气倒灌对后续管道和阀门造成腐蚀。
本实用新型将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原本就具有的除雾器内的水通过管道接入到吸收塔入口烟道,并配置喷头,利用喷头自动完成污垢的冲洗,安装方便,除垢效果好,无需人工操作,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收塔入口烟道 2.除雾器冲洗水母管 3.电动阀门 4.分管 5.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的自动冲洗装置,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包括除雾器冲洗水母管,除雾器冲洗水母管外接一分管,该分管延伸至吸收塔入口烟道处的干湿交界区域,分管上等距安装多个喷头。喷头表面、喷水区域、分管以及用于支撑分管的支撑装置上均涂覆防腐材料。分管上还安装电动阀门,电动阀门启停控制与吸收塔上部的除雾器冲洗水的启停控制一致。喷头在未喷水状态时,喷头内形成水封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方式仅限于描述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止局限于上述方式,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据此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方便的进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原理和新特征的最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先国,未经郑先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195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