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的喷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0298.6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9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麓南脱硫脱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4102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选择性 催化 还原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喷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喷氨装置,普遍采用网状式或分区式,这种传统的布置方式有诸多弊病,其反应器的外管道与反应器的内支撑结构过于复杂,不仅现场安装十分麻烦,而且因其喷嘴设置与烟气平行不利于稀释氨气的扩散。公知喷氨装置的传统布置为单层式,喷嘴数量十分有限,氨气喷出后分布范围也很有限,难以达到NH3/NOX充分混合之目的。为弥补这些不足,传统的方法只能通过配套静态混合器、动态混合器或喷氨格栅加以解决。但一般加静态混合器后烟气与氨气的混合效果并不很好,加动态混合器烟气与氨气混合效果虽然较好,但投资大,因为这项专利技术被极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不仅技术转让费十分昂贵,而且只能购买专利所属公司的产品,上喷氨格栅又容易堵灰。但无论上任何形式的混合器,都必须设计相当大的烟气与氨的混合距离,这就要求烟道的规格必须很大。不仅工程造价太高,而且系统压降大,影响燃煤锅炉、烧结机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氨单元多层布置、喷嘴与烟气流成一定扩散角的喷氨装置,扩大氨气的喷射面积和扩散范围。
本实用新型包括喷氨单元,喷氨单元包括喷氨单元导管和喷嘴,喷嘴上下、左右交错安装于喷氨单元导管上;高度方向布置多层喷氨单元。
所述喷氨单元导管的底部设置支撑管,支撑管与所述喷氨单元导管垂直布置,支撑管上对应喷氨单元导管处设置弧形卡板卡住喷氨单元导管。
所述零部件材料均为不锈钢,防腐防磨。
本实用新型在烟道的高度方向布置多层喷氨单元,喷嘴上下、左右安装于喷氨单元导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喷嘴数量,喷嘴与烟气流成一定的扩散角,扩大了氨气的喷射面积和扩散范围,缩小了烟气与氨的混合距离,减小了烟道的规格,节约了制造成本,减小了系统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A-A剖视图。
图4为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烟道10中,在烟道10的高度方向上布置多层喷氨单元12,且多个喷氨单元12布满整个烟道10的横截面。整个装置包括喷氨母管9和从喷氨母管9接出的喷氨干管8,每根喷氨干管8上连接多根喷氨支管2,喷氨支管2穿过烟道壁10a处设置角支撑7;每根喷氨支管2对应一个喷氨单元12,喷氨单元12包括喷氨单元导管3和喷嘴4,喷嘴4上下、左右交错安装于喷氨单元导管3上,这样喷嘴4与烟气流向成一定的扩散角,氨气的喷射面积与扩散范围大;喷氨单元导管3的底部设置支撑管5,支撑管5与喷氨单元导管3垂直布置,其两端固定在烟道10的内壁上,在支撑管5上对应喷氨单元导管3处设置弧形卡板6卡住喷氨单元导管3,保证所有管件不会发生位移、更不会脱落,而且安装拆卸十分方便。
每根喷氨支管2上靠近喷氨干管8处安装调节阀1,调节阀1可调节氨气的流速、流量,喷氨的数量是由脱硝系统规定的覆盖率来决定。喷氨单元12的多少根据烟气量的参数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麓南脱硫脱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麓南脱硫脱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0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预密封边的复合叶蜡石组装块
- 下一篇:废尾气吸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