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端面接触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1342.5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8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田克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11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及其 端面 接触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领域,尤其是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面接触件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特殊场合,要求电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在分离时二者的接触件之间实现零拔力(即插头和插座的接触件分离时无阻力),而现有的电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的接触件大都一个为插孔,另一个为插针,插孔内设置有弹性簧片以在插针插入时压触于插针的外周面上,从而保证两接触件之间接触的可靠性,上述接触件虽然能保证接触件之间的接触性能,但是弹性簧片与插针之间的压力无疑给两接触件的分离带来了阻力。为了解决现有的周面接触的接触件在分离时会产生阻力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及固定装配于壳体内的接触件,在使用时,使其接触件的端面与端面接触,从而避免接触件因需弹性压接而产生分离时的阻力,所述电连接器虽然解决了现有的周面接触的接触件在分离时会产生阻力的问题,但是由于接触件在制造和装配时难以避免的会产生轴向长度上的误差,因此采用端面接触的形式后会使得在一部分接触件已经与对应的接触件顶紧时,仍有一部分呈悬空状态,即未与对应的接触件接触,最终导致连接器部分接触件之间的连接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面接触的接触件机构,以解决现有的端面接触的接触件机构在用于连接器时会部分悬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述电连接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装配有接触件机构,所述接触件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固定接触件及活动接触件,所述固定接触件的后端为接线端,前端设有安装孔,固定接触件的前端具有向安装孔内翻折的内翻沿,安装孔的孔壁前端具有两条以上从前向后延伸的伸缩缝;所述活动接触件的前端具有用于与适配接触件电性接触的接触端面,后端沿轴线活动导向插装于所述的安装孔内并与固定接触件电性连接,活动接触件的周向上设置有凸肩,所述凸肩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固定接触件的内翻沿挡止配合,凸肩的后侧与固定接触件之间顶装有复位弹簧。
所述固定接触件的接线端具有焊线杯。
所述活动接触件的凸肩呈圆环形,活动接触件的凸肩形成的圆环的中心线与活动接触件的轴线共线。
所述端面接触件机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端面接触件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固定接触件及活动接触件,所述固定接触件的后端为接线端,前端设有安装孔,固定接触件的前端具有向安装孔内翻折的内翻沿,安装孔的孔壁前端具有两条以上从前向后延伸的伸缩缝;所述活动接触件的前端具有用于与适配接触件电性接触的接触端面,后端沿轴线活动导向插装于所述的安装孔内并与固定接触件电性连接,活动接触件的周向上设置有凸肩,所述凸肩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固定接触件的内翻沿挡止配合,凸肩的后侧与固定接触件之间顶装有复位弹簧。
所述固定接触件的接线端具有焊线杯。
所述活动接触件的凸肩呈圆环形,活动接触件的凸肩形成的圆环的中心线与活动接触件的轴线共线。
由于所述端面接触的接触件机构的具有所述的活动接触件且于其活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设有所述复位弹簧,因此在用于电连接器时,即使不同的接触件的长度或装配精度有误差,也可以通过所述复位弹簧的压缩来实现各个接触件的良好接触,解决了现有的端面接触的接触件机构在用于连接器时会部分悬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电连接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端面接触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13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