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摆杆侧偏式轮胎力学特性试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3072.1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9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卢荡;郭孔辉;陈平;王大伟;颜亮;潘乙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2 | 分类号: | G01M17/02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石岱 |
地址: | 130025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摆杆侧偏式 轮胎 力学 特性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同车轮运动定位与速度下的轮胎力学特性试验装置,具体的说一种摆杆侧偏式轮胎力学特性试验机,它可实现轮胎在垂直加载、侧偏运动、侧倾运动、驱动制动及复合条件下轮胎定位,模拟轮胎在高速运转时的各种工况,从而为研究轮胎在高速时的力学特性提供试验支持。
背景技术
轮胎力学特性是汽车性能分析和设计的基础,轮胎力学特性试验机是轮胎的特性建模以及整车性能集成、调校和开发的关键测试设备之一,它可再现轮胎的各种运行工况,并测定六个自由度运动参数及其与地面六分力的关系,它是汽车动力学仿真设计关键数据的来源。
发明内容
当前的多功能轮胎试验机虽然能进行涉及速度、垂直载荷输入的侧向力和扭矩等多方面测试,但存在的一个主要缺点就是在轮胎运动加载过程中无法保证轮胎与测试台面接触印迹中心的恒定,即使能通过一定方式修正因印迹中心移动对测试得到的轮胎六分力精度的影响,但印迹中心变动造成的对轮胎运动输入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这将导致最终采集的试验数据无法准确的体现轮胎力学特性,给试验结论的分析和相关设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轮胎在垂直加载、侧偏运动、侧倾运动、驱动制动及复合条件下的轮胎精确定位,模拟轮胎在高速运转时的各种工况的摆杆侧偏式轮胎力学特性试验机,用于测试轮胎的力学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试验机包括轮胎垂直加载运动总成、轮胎侧倾运动总成、轮胎侧偏运动总成、轮胎驱动制动总成、模拟路面总成、基座、轮胎与六分力传感器总成,其中:
a、所述的轮胎垂直加载运动总成包括加载固定板,直线导轨,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在加载固定板上的加载滑板,一端与加载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加载滑板相连的第一电缸,加载固定板上带有可使固定于加载滑板上的轮胎与六分力传感器总成及制动驱动机构总成穿过的同时避免加载运动中发生接触的挖空部分。
b、所述的轮胎侧倾运动总成包括加载固定板,固定在加载固定板上的电机,由电机带动的蜗轮和蜗杆,蜗轮转动轴线与侧倾轴线Y重合。
c、所述的轮胎侧偏运动总成包括第二电缸,由两个竖向摆杆和两个横向摆杆构成的四连摆杆机构,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两个侧偏连接块,其中第二电缸一端铰接在第一基座上,另一端连接于四连摆杆机构的竖向摆杆的下端,两个竖向摆杆通过轴承与第二基座相连,四连摆杆机构的两个横向摆杆末端分别与两个侧偏连接块通过轴承相连,侧偏运动总成使被测试轮胎可绕侧偏轴线X转动。
d、所述的轮胎与六分力传感器总成包括被测试轮胎,连接被测试轮胎与六分力传感器的适配器,六分力传感器。
e、所述的制动驱动机构总成包括液压马达,设置在液压马达上的带有角位移传感器的皮带传动机构,连接液压马达与六分力传感器转动轴的联轴器。
f、所述的模拟路面总成采用转鼓式路面结构,设置在测试轮胎一侧。
所述的轮胎驱动制动总成通过六分力传感器的转动轴和轮胎与六分力传感器总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结构,使轮胎的垂直加载运动、侧倾运动、侧偏运动及制动驱动不产生耦合,使轮胎测试中运动输入的控制更加容易实现,降低试验台成本。
2、本实用新型克服了试验过程中轮胎接地印迹中心改变的缺点,保证了试验结果的精度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摆杆侧偏式轮胎力学特性试验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向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向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C向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垂直加载运动总成及侧倾运动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轮胎侧偏运动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轮胎驱动制动总成与轮胎与六分力传感器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相关运动轴线及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1、2、3该试验机包括轮胎垂直加载运动总成、轮胎侧倾运动总成、轮胎侧偏运动总成、轮胎驱动制动总成、模拟路面总成、基座、轮胎与六分力传感器总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3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微维氏硬度试验制样装置
- 下一篇:紫蜂技术的桥梁信号采集与模态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