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系统用定热湿比型表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3571.0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4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系统 用定热湿 型表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用定热湿比型表冷器,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舒适度和控制精度,适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热湿比。属于空调或中央空调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在部分负荷下控制室内温度的方法:如图3所示,通过控制电动二通阀减少进入盘管的水量,冷冻水流量与冷却盘管制冷能力呈非线性关系,水流量为50%时,盘管运行大致为85%的显热,为使盘管达到50%的显热,大概需要20%的冷冻水流量,在现有的控制中,冷却水的总流量和盘管的管道流速是成比例的,为使显热负荷在50%时,流速保持在层流流速限制即0.25m/s以上,需要选择盘管在满负荷时水速大于1.25m/s。如果选择5℃温差的盘管,就意味着较高的冷冻水压力降,因此,采用1.25m/s的盘管铜管流速是维持一个可以接受的水泵的运行费用的谨慎选择。而通常的空调系统设计和空调机组制造都有一定的余量,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叠加富裕量30%以上,因此层流达到全部显热负荷的65%就会发生,此时,电动二通阀不能稳定工作,在显热负荷的65%以下区域,电动二通阀在接近全开与层流临界位置之间跳动,比例控制电动二通阀变为一个的开/关控制,当水流速处于层流状态时,表冷器处理潜热的能力将大大下降。从而,结果将导致空气状态空间中相对湿度的增加,影响舒适度。
表冷器是中央空调系统最常见的水-空气侧换热设备,大量应用在风机盘管、空调机组中,主要起到降温和除湿作用。目前,现有的表冷器在满负荷的换热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但除湿性能与其相连的电动二通阀开度成正相关性,而通常的全年室内热湿比也是夏季大过渡季节小,因此,在大部份应用空调机组的场合,按设计工况选型的盘管,在保证室温的时候,其室内湿度除在较炎热的夏季可以保证外,全年的大多数时间是失控的。
现有技术中,为了更有效的将冷量从盘管中通过管道转移到流动的水中,有必要设定最低水流速以保持铜管中水的湍流状态,当水流速降低至一个关键点,水的流动变为层流状态,此时热交换性能将有相当大的降低,且不稳定,这个最低水流速定义在雷诺数为3500时的流速,典型的冷却盘管应用1/2英寸非强化传热铜管,此时代表水流速大致上为0.25m/s。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空调系统在部分负荷时湿度失控的情况,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舒适度和控制精度的空调系统用定热湿比型表冷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空调系统用定热湿比型表冷器,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冷冻水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供水管的出水口通过若干条纵向排列的盘管连接回水管的进水口,在回水管的出水口处设有电动二通阀,在供水管内设有重力活塞,在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设有压差信号管,所述压差信号管设在盘管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盘管可以设有十条或十条以上。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电动二通阀可以为比例式电动二通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空调系统中设置了定热湿比型表冷器,能够避免空调系统在部分负荷时湿度失控的情况,具有恒定盘管压差和进出水温差、简化自控系统、提高空调效率的有益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定热湿比型表冷器无需外界动力驱动,通过压力差动重力活塞,恒定了表冷器压差和进出水温差,提高了部分负荷冷冻水系统水力平衡度,降低了了冷冻水泵的空调季能耗,具有节约能源的有益效果。特别适用于大温差、低盘管压差场合。
3、本实用新型表冷器在现有技术的表冷器上通过简单改造即可实现,提高了室内空气的舒适度,具有免维修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表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表冷器的热湿比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表冷器的热湿比示意图。
其中,1-供水管,2-回水管,3-盘管,4-电动二通阀,5-重力活塞,6-压差信号管。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图1和图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设计院,未经广州市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3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