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护后排乘员的汽车安全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4162.2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3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珍海;陈现岭;岳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31 | 分类号: | B60R21/231;B60R21/207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后排 乘员 汽车 安全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气囊,尤其适用于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后排乘员的安全防护,属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统计,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正面碰撞对后排乘员的伤害十分严重,是交通事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受被动安全技术发展以及现行法规的引导,汽车制造企业在车辆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侧重对前排乘员的保护。然而依照实际调查,现在家庭用车后排座椅的乘坐率很高,因此对汽车后排乘员的安全防护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大量的假人模拟汽车碰撞测试实验发现,后排假人的伤害主要是由于正面碰撞过程中假人下潜,其头部、颈部和胸部做剧烈的弯曲运动所导致。为了能规范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推出了C-NCAP新车碰撞测试评价规程,其中加入了对后排女性假人定量评价方式,明确了假人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头颈部和胸部所受伤害指标在评价系统中所占分值,所以对于国内各大汽车厂来说,要想在新版C-NCAP评价规程中取得高星级等级,就必须采取防止后排假人下潜措施,并且保护头部、颈部和胸部免受冲击。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专利号为CN00806192.0 、“带有至少一个后排气囊的汽车安全装置” 的发明专利,该装置在碰撞过程中能保护后排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免受伤害,但其却不具备阻止后排乘员下潜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保护后排乘员的汽车安全气囊,当车体发生正面碰撞时,能迅速膨胀展开,阻止后排乘员下潜,使后排乘员的头部、颈部和胸部免受伤害。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保护后排乘员的汽车安全气囊,其特别之处是: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的整体形状呈颠倒的“6”字形,气囊上部较厚且外凸,与后排乘员的头、颈、胸部相对应,气囊下部较薄且内凹,与后排乘员的膝盖及小腿部位相对应,气囊上下两部分过度区域形成圆角,与后排乘员的膝盖及大腿部位相对应。
上述保护后排乘员的汽车安全气囊,所述气囊在初始状态时呈空瘪折叠状,置于前排座椅靠背骨架空腔中。
上述保护后排乘员的汽车安全气囊,构成中还设有感应模块和气体发生器,所述感应模块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所述气体发生器位于气囊后部。
上述保护后排乘员的汽车安全气囊,构成中还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位于前排座椅靠背骨架中上部,各组成元件均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汽车后排乘员安全气囊结构进行了改进,在碰撞发生时通过感应模块控制气体发生器,使气囊迅速膨胀展开,以其特有的外形结构阻止后排乘员下潜,保护后排乘员的头部、颈部和胸部免受伤害,降低交通事故的致死致残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模拟碰撞测试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膨胀展开后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排座椅靠背及气囊安装支架结构图;
图4是气囊模型立体图;
图5是另一替代结构的气囊结构图。
图中各标号为:1、前排座椅, 2、气囊,2-1、气囊上部,2-2、气囊下部,2-3、过度区域,3、假人,4、后排座椅,5、感应模块,6、安装支架,7、气体发生器,8、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 1、图2,本实用新型当气囊2膨胀展开时,整体形状呈颠倒的“6”字形,气囊上部2-1较厚且外凸,与后排乘员的头、颈、胸部相对应,气囊下部2-2较薄且内凹,与后排乘员的膝盖及小腿部位相对应,气囊上下两部分过度区域2-3形成圆角,与后排乘员的膝盖及大腿部位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41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左前纵梁
- 下一篇:改装在倒车镜外壳上的LED转向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