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触点电喇叭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4769.0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1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代洪;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点 电喇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喇叭,具体是一种无触点电喇叭。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常用电喇叭为触点式电喇叭。喇叭工作时,通过喇叭内触点的电流比较大,并且通断的变化频率也比较高,极易烧蚀触点,造成喇叭不能正常工作,变音甚至损坏,降低了喇叭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触点电喇叭,提高了喇叭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触点电喇叭,包括由下铁芯、线圈、上铁芯、膜片、共鸣板、衔铁、活动触点、固定触点、调整螺钉和铁芯组成的喇叭;在喇叭上安装一音频信号振荡发生器,所述的音频信号振荡发生器包括电池E、三极管VT1、VT2、电容C和电阻R1、R2 、R3;电阻R1、R2串联后连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电容C和电阻R3串联后连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池E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池E的正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线圈的一端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在固定螺钉处用导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价格便宜,便于安装、连接,可延长喇叭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铁芯,2、线圈,3、上铁芯,4、膜片,5、共鸣板,6、衔铁,7、活动触点,8、固定触点,9、调整螺钉,10、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无触点电喇叭是由下铁芯1、线圈2、上铁芯3、膜片4、共鸣板5、衔铁6、活动触点7、固定触点8、调整螺钉9和铁芯10组成的喇叭;在喇叭上安装一音频信号振荡发生器,所述的音频信号振荡发生器包括电池E、三极管VT1、VT2、电容C和电阻R1、R2 、R3;电阻R1、R2串联后连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电容C和电阻R3串联后连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之间,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池E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池E的正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线圈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线圈2的另一端连接,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在固定螺钉处用导线连接。所述的电阻R2为可调电阻。
根据触点式电喇叭的工作原理,加装音频信号振荡发生器后,只要将喇叭内的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在固定螺钉处用导线连接焊好即可,不要改变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原始位置和运动关系。
当闭合喇叭按钮时,音频信号发生器发生振荡,振荡频率在500Hz以上,使喇叭发声,调整电阻R2的阻值,即可调整喇叭音调。
加装音频信号振荡发生器后,喇叭工作时,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虽然也保持着开闭的运动状态,由于在其支撑处用导线短接,所以触点的开闭不能使线圈通断电,线圈通断电完全由振荡发生器的频率变化控制,使喇叭发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47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