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轮装配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4988.9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5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海;张砾;孙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9/08 | 分类号: | B66C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装配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运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运行小车的车轮装配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港口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型集装箱货运逐渐成为远洋运输的主流,负责集装箱装卸的岸桥的运行小车的运行速度常规达到240米/分,最高可达350米/分,其运行的平稳性直接影响到岸桥的工作效率。为了保证岸桥高效率的工作,其小车车轮装配组件的高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岸桥的绝大部分招标文件中都明确规定运行小车要求平稳运行,装配精准偏差要符合国际规范F.E.M.等,而且小车车轮、车轮轴及其轴承要能够整体方便快捷地更换。
F.E.M.欧洲起重机设计规范和DIN西德工业标准(起重运输机械)以及ISO12488国际标准均对起重机在无载工况下的小车车轮状态规定了验收标准,即对车轮轴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度、车轮孔中心线同其理论中心线在水平面内的角度偏差以及轨距偏差等有严格规定。
目前常用的岸桥运行小车的车轮装配形式,是定轴悬臂式,车轮组件靠车轮轴支承于小车架的前、后两支座之外。两支座分别内置偏心套,通过两只偏心套的配合使用来调整车轮的角度和位置偏差。
这种形式的车轮装配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
1)前、后两只偏心套在配合使用的过程中,一个方向的调整量会对其余方向造成影响,使调整受到局限。
2)车轮轴在偏心套内部的接触受力不好。
3)小车轨距偏差不能调整。
4)调整工作在装配车间和港方用户现场的可操作性均比较差,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才能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能够灵活调节车轮的各项偏差值,全面满足车轮排装要求的车轮装配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轮装配组件,包括:
车轮组件;
小车架前支承,小车架前支承具有支承座孔;
小车架后支承;
车轮轴,车轮轴轴向贯通并连接车轮组件、小车架前支承和小车架后支承;
前球铰支承座,轴向连接到小车架前支承;
后支座,垂直连接到小车架后支承。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球铰支承座包括支承套、压盖、球铰支承环和垫片。支承套的法兰面与小车架前支承的端面轴向连接。球铰支承环的内圈和外圈沿球面相对滑动,球铰支承环的外圈定位于支承套与压盖之间。垫片嵌入在轴向连接的支承套的法兰面与小车架前支承的端面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小车架前支承呈45°方向剖分,支承套的圆周面与小车架前支承的支承座孔的圆弧面紧密贴合。前球铰支承座的支承套通过螺栓轴向连接到小车架前支承的端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后支座包括底座、卡轴板和垫片组。底座垂直连接到小车架后支承。卡轴板限制车轮轴的转动。垫片组嵌入在底座与小车架后支承之间。后支座的底座通过螺栓垂直连接到小车架后支承。在一个实施例中,螺栓的螺栓孔为长腰孔,长腰孔沿小车的运行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车轮装配组件通过球铰支承环的内外圈相对滑动倾转,协调配合后支座高低或前后方向的调整,可以调节车轮的垂直角度和水平角度偏差,通过在前球铰支承座与小车架前支承的连接结合面增减垫片,可以调节车轮的轨距偏差。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轮装配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揭示了小车架前支承的结构以及前球铰支承座与小车架前支承的连接关系。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揭示了后支座的结构以及后支座与小车架后支承的连接关系。
图4是前球铰支承座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车轮装配组件的基本结构如下,包括:车轮组件、具有支承座孔的小车架前支承、小车架后支承、车轮轴、前球铰支承座和后支座。车轮轴轴向贯通并连接车轮组件、小车架前支承和小车架后支承。前球铰支承座轴向连接到小车架前支承。后支座垂直连接到小车架后支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49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