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型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5807.4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1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文红宇;肖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惠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许忠高 |
地址: | 2018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电动汽车 充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桩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户外使用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伴随着绿色能源的全球推广,电动汽车及其配套设施电动汽车充电桩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普及并逐渐在国内占据重要市场,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其充电端口有的本身防水能力差,无法适应室外恶劣环境,只能在室内使用,有的可以在室外使用,但是需要附加密封条来实现充电桩机柜的防水要求,即增加了成本,又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增加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可靠性,提高产品竞争力,针对这类需要频繁开合门板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提供一种防水型电动汽车充电桩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不用密封条,在充电桩的充电端口设计防水结构,并采用电磁阀和触动开关相互配合的结构,不用钥匙,只需感应器即可控制门板的开启和和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措施来具体实现的,一种防水型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门板、插座固定器、插座、电磁阀、触碰开关、铰链、感应器、导水槽、储水槽和开关导销孔组成,其中:插座安装在插座固定器中;铰链安装在门板的上部;电磁阀和触碰开关安装在插座固定器的下方、储水槽的后面;所述的门板及插座固定器采用机加工或压铸工艺形成,具有极高的抗冲击及抗疲劳强度,适合需要频繁开启门板的使用环境;采用电磁阀和触碰开关相互配合的结构,不用钥匙,只需感应器即可控制门板的开启和闭合,方便快捷;门板的两侧与插座固定器之间有1mm~2mm的配合间隙,在不影响铰链转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阻挡雨水浸入;在插座固定器2的两侧位于门板的下方开有宽度为14mm,深度为11mm的导水槽,雨水在顺着门板两侧缝隙滑入插座固定器之后将沿着导水槽再次流出此充电桩装置,不会浸入插座和开关导销孔,不会对电器元件造成损坏;在插座固定器正下方留有阶梯状储水槽;通过试验证明,无论是通过充电桩下方溅入的水,还是通过喷林头从插座固定器下方射入的水,都可以暂存在此储水槽中得到缓冲,然后经插座固定器底面流出,不会涌入插座内部对电器元件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防水型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结构同时具有挡水,导水以及储水功能,不需要任何密封条即可实现IP55的外壳防水标准,既节约成本又美观大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 是是本实用新型防水型电动汽车充电桩门板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后视图。
图中各标记分别表示如下的意思:
1、门板; 2、插座固定器; 3、插座; 4、电磁阀; 5、触碰开关; 6、铰链; 7、感应器; 8、导水槽; 9、储水槽; 10、开关导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1、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是一种防水型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结构,主要应用于满足IEC61851标准的一系列电动汽车.它由门板1、插座固定器2、插座3、电磁阀4、触碰开关5、铰链6、感应器7、导水槽8、储水槽9和开关导销孔10组成,其中:插座3安装在插座固定器2中;铰链6安装在门板1的上部;电磁阀4和触碰开关5安装在插座固定器2的下方、储水槽9的后面;所述的门板1和插座固定器2均采用牌号为AlSi12的铸铝压铸制成;都具有极高的抗冲击及抗疲劳强度,适合需要频繁开启门板的使用环境;采用电磁阀4和触碰开关5相互配合的结构,不用钥匙,只需感应器7即可控制门板1的开启和闭合,方便快捷;门板1的两侧与插座固定器2之间有1.5mm的配合间隙,在不影响铰链6转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阻挡雨水浸入;在插座固定器2的两侧位于门板1的下方开有宽度为14mm,深度为11mm的导水槽8,雨水在顺着门板1两侧缝隙滑入插座固定器2之后将沿着导水槽8再次流出此充电桩装置,不会浸入插座3和开关导销孔10,不会对电器元件造成损坏;在插座固定器2正下方留有阶梯状储水槽9;通过试验证明,无论是通过充电桩下方溅入的水,还是通过喷林头从插座固定器2下方射入的水,都可以暂存在此储水槽9中得到缓冲,然后经插座固定器2底面流出,不会涌入插座3内部对电器元件造成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惠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惠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5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液压复轨机
- 下一篇:通透性可控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超声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