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阀阀座的座后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6237.0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5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国;兰正辉;江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里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20 | 分类号: | F16K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阀 密封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阀阀座的座后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大口径球阀阀座与阀体组件之间的座后密封结构是靠一只或一组直径相等的密封圈来密封,当这种密封圈直径比阀座密封圈中心直径大很多时,流体的压力将产生巨大的推力将阀座密封面推向球体,密封面的比压很大,可能压坍密封圈。如果座后密封圈直径比阀座密封圈中心直径小得多,则流体的推力过小,阀座密封面的密封比压小于必须密封比压,密封失效而阀门泄漏。同样,现有的主、副密封圈结构如果没有采用座后密封圈组合结构,也可能导致副密封圈容易损坏,从而会影响主、副密封圈的环带密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有效提高主、副密封圈的环带密封作用的一种球阀阀座的座后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阀阀座的座后密封结构,在支撑圈的靠近外周部的位置上且与球体的球面接触处设有主密封圈,在支撑圈的靠近内周部的位置上且与球体的球面接触处设有副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圈的小外圆和中外圆上各加工一个凹槽,且在支撑圈的中外圆上的凹槽和阀体之间设有大直径座后形密封圈,在支撑圈的小外圆上的凹槽和阀体之间设有小直径座后形密封圈。
采用本实用新型,并与阀门主、副密封圈结构相结合,使阀门主、副密封圈结构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并能自动保护副密封圈;既能减小阀门的主、副密封圈与球体密封时产生的磨擦力,减小阀门的启闭力矩,又能延长阀门的主、副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序号表示:球体1、副密封圈2、主密封圈3、支撑圈4、中外圆5、大直径座后密封圈6、O型密封圈7、小直径座后密封圈8、小外圆9和阀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在该球阀阀座的密封结构中,在支撑圈4的靠近外周部的位置上且与球体1的球面接触处设有主密封圈3,在支撑圈4的靠近内周部的位置上且与球体1的球面接触处设有副密封圈2,在支撑圈4的小外圆9平面上与阀体10之间形成的空间处设有O型密封圈7,在支撑圈4的中外圆5上的凹槽和阀体10之间上设有大直径座后密封圈6,在支撑圈的小外圆9上的凹槽和阀体10之间设有小直径座后密封圈8。
上述中的大直径座后密封圈6主要配合主密封圈3,小直径座后密封圈8主要配合副密封圈2。当管道压力较低的工况下,因有小直径座后密封圈8,流体压力小而推力较小,可满足阀座副密封圈2的必须比压,从而使阀座的副密封圈2起主要密封作用。当管道压力较高的工况下,因有大直径座后密封圈6,流体压力大而推力较大,可满足阀座主密封圈3的必须比压,此时阀座主密封圈3起主要密封作用,副密封圈2起支撑作用,并与副密封圈2形成主、副密封圈间的环带密封(在压力较高时,副密封圈2因暂时失效而使管道介质进入主密封圈3、副密封圈2之间,而后在管道压力和环带压力之间压差减小后,副密封圈2自动复位,从而形成主、副密封圈组成的环带密封),同时保护副密封圈2不致因高压而损伤。
由上述密封机理可以明晰,大直径座后密封圈6使主密封圈3在高压时承受的密封比压明显减小,小直径座后密封圈8使副密封圈2受的密封比压明显减小,当压力适当增高时,此时阀座轴向推力不太大时,副密封面自动泄压到环带密封,避免了密封比压过大,副密封圈2自动泄压后又不能自动复原的情况。
改进后的技术结构有效的减小了阀门的密封比压,有效地减小了阀门的启闭力矩,也有效地提高主、副密封的环带密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里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克里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6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虚拟电厂的多目标优化能量管理信息处理方法
- 下一篇:驾驶记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