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WM调光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6250.6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9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高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wm 调光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调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WM调光电路。
背景技术
调光的需求分为三类:一是功能型调节光线的需要,如进门的玄关、会议室等;二是家居生活中舒适性和生活格调的体现,灯光的明暗搭配既可以根据环境的需要进行调节,也可以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三是环保节能的需要,同时也是能源之星提出的最新需求。
驱使调光技术成为LED驱动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原因是节能。节能是LED最突出的优点之一,也是政府发布政策推动该技术应用的重要依据。
目前市面上LED调光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线性调光,二是可控硅调光,三是PWM调光。在这三种调光方式中,PWM(脉宽调制)调光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LED调光技术。
在进行PWM调光时,需要提供一个外部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源。通过改变输入的脉冲信号占空比而调整LED驱动电源的输出,来调节通过LED电流大小从而调节LED的发光特性。这种调光技术的优点在于应用简单、效率高、精度高,且调光效果好。
参见图1,目前的PWM调光电路通常使用光耦隔离,但是其最大的缺点是调光线性度差,同一批次的产品调光一致性不好。图二所示的是目前使用光耦隔离的PWM调光通用实现电路和调光曲线。由于外加的PWM调光信号是开关信号,而普通光耦工作在非线性状态(光耦三极管存在电荷的存储时间),使得PWM调光信号通过光耦传输后产生失真,变成了畸变的脉冲信号,因而降低了调光的线性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WM调光电路,可以解决现有PWM调光电路调光线性度差和产品调光一致性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PWM调光电路,包括PWM调光输入电路和PWM调光输出电路,所述PWM调光输入电路和PWM调光输出电路之间通过光耦耦合,所述PWM调光输出电路包括与发光二极管OT2-A相对设置的光耦OT2-B以及与光耦串联的滤波电路、电阻R13、电阻R17和MOSFET管Q1,所述光耦OT2-B的集电极与MOSFET管Q1的漏极电连接,光耦OT2-B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3与MOSFET管Q1的栅极电连接,所述MOSFET管Q1的源极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MOSFET管Q1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17接地。
进一步,所述PWM调光输入电路包括并联在PWM调光信号正向输入端与反向输入端之间的稳压电路和发光二极管电路。
进一步,所述稳压电路由串联的稳压二极管Z1和稳压二极管Z2组成,所述发光二极管电路由串联的发光二极管OT2-A和电阻R16组成。
进一步,所述滤波电路由电阻R14、电阻R15、电容C3和电容C4组成,电阻R15的一端与MOSFET管Q1的源极电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4和电容C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4和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两端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PWM调光输入电路还包括与反向输入端电连接的电阻R18、电阻R19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8与PWM信号输出电路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基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反向输入端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9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PWM调光电路,通过设置一个小功率的MOSFET管,可获得一个频率和占空比和PWM调光信号相同或者反向的不失真PWM信号,改变PWM调光信号的占空比就改变了该叠加信号的电压大小从而可以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达到了线性调光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的PWM调光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PWM调光电路的调光曲线;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PWM调光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蒙皮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62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汽车加热坐垫
- 下一篇:汽车用二排座椅快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