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安全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6474.7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6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金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剑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1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安全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安全输液器。
背景技术
输液中的回血现象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进入药液是输液中的两大弊端。目前,市场上的防回血输液器和具有过滤作用的精密输液器,其功能单一,存在较大缺陷。防回血输液器是利用浮块或浮球随输液液面下移而堵塞输出管,从而使输液器中残留液压力克服患者静脉压力,达到防回血目的。但在输液器发生倾斜或晃动时不易阻止液面下移,达不到预期防回血的目的。精密输液器是利用过虑膜过滤空气中进入药液中的不溶解颗粒残留物,但不能过滤空气中可溶解于液体的颗粒物及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主动防回血和被动防回血功能,且在晃动、倾斜时不会丧失防回血功能;并可解决空气中可溶解于液体的颗粒物及有毒有害气体的过滤问题。从而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减少医患纠纷,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为了方便阅读理解,以下叙述中将零件标号放在了零件名称的后面,但不能理解由此缩小了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进气管路和输液管路,其创新是在两个管路中均设置有防回血过滤滴速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外部为显示管2,显示管2内设有一倒扣型防回血帽4,帽下沿为齿状。防回血帽4上方设有一限高固定器3。显示管2下部设有凸型过滤器6。
所述限高固定器3与显示管2通过注塑连为一体。
所述过滤器6中装有过滤纸7。
使用时,防回血帽4随输液药液5的进入而浮起,不影响滴速。显示管2在进气管路和输液管路中起到不同作用。在进气管路中,显示管2两端分别接输液上软管1和下软管8,最上端接双孔瓶塞穿刺针,穿刺针侧面装有副进气孔,输液下软管8上装有止液夹。进气管路最下端为主进气口;在输液管路中显示管2两端接输液上软管1和下软管8,其最上端接单孔瓶塞穿刺针,上软管1上装有止液夹,下软管8上装有滴速调节器,下软管8下端接静脉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功能多,一是在空气进入药液前,通过显示管2中的药液5及过滤器6的过滤,可充分过滤掉空气中大颗粒物及可溶解气体,防止有害物质与药液发生反应或溶解于药液。二是过滤功能有四重过滤:在进气管路中气体首先通过主进气口过滤膜过滤,再经凸型过滤器6过滤,由于输液压力,迫使空气经显示管2中药液5再往上走,通过显示管2中药液5时,可溶解物及气体则被药液过滤吸收。药液输出时再次通过输液管路中凸型过滤器6过滤。比目前市场上精密输液器多两重过滤功能,过滤更彻底,药液更安全。三是防回血帽4有主动防回血和被动防回血双重功能,大大增加了防回血的几率。四是防回血帽4及凸型过滤器6有一定高度,能有效阻止气体、液体流动回路的形成,解决了市面上防回血输液器因输液倾斜、晃动而不能防回血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四重过滤,双重防回血,结构简单,功能较多。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医患纠纷。
附图说明
附图为设置在进气管路和输液管路中的防回血过滤滴速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附图所公开的结构即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回血过滤滴速显示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图中,各标号与零部件的对应关系为:
1为输液上软管;2为防回血过滤滴速显示管;3为限高固定器;4为防回血帽;5为药液;6为凸型过滤器;7为过滤纸;8为输液下软管。
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有进气管路和输液管路,其创新是在两个管路中均设置有防回血过滤滴速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外部为显示管2,其内设有一倒扣型防回血帽4,帽下沿为齿状。防回血帽4上方设有一限高固定器3(其上开有小孔)。显示管2下部设有凸型过滤器6。
所述限高固定器3与显示管2通过注塑连为一体。
所述过滤器6中装有过滤纸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剑波,未经金剑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6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