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近距离无线通讯综合测试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6605.1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1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何婷婷;陈柯;邵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聚星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H04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距离 无线通讯 综合测试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近距离无线通讯(NFC)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距离无线通讯综合测试仪器。
背景技术
近距离无线通讯(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 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 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NFC工作模式共分为三种,分别为非接触读卡器模式,非接触卡模式和点对点模式,这三种工作模式整合在一块芯片中。为了能够同时测试NFC设备的物理层和协议层,要求测试仪器具备模拟三种工作模式的能力,能够与处于任一工作模式下的NFC设备进行通讯。
NFC标准集合了多种射频识别协议栈,物理层规定了三种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协议层根据NFC设备数据传输处理方式规定了6种不同的传输方式,随着NFC标准的发展,协议栈会日趋多样和复杂。作为NFC测试仪器需要覆盖标准规定的所有物理层和协议层内容,支持所有协议栈,并且能随着标准的发展不断更新和扩展已有协议栈。
NFC标准中规定了指令和应答之间的最短间隔时间为75.52us, 所以NFC测试仪器处于非接触卡模式时,必须在该时间内实时完成解调解码,指令分析,应答合成,以及编码调制等一系列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模拟NFC三种工作模式,支持NFC所有协议栈,实现实时解调解码,指令分析,应答合成,以及编码调制的近距离无线通讯综合测试仪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近距离无线通讯综合测试仪器,由控制器1、信号收发处理板2和射频放大器3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控制器1的输出端接信号收发处理板2的输入端,信号收发处理板2的输出端接射频放大器3的输入端,射频放大器3的输出端接被测设备4的输入端,信号收发处理板2的输入端接被测设备4的输出端,信号收发处理板2的输出端接控制器1的输入端,形成信号回路。
本NFC综合测试仪器能够模拟NFC三种工作模式。当NFC被测设备工作于非接触读卡器模式时,测试仪器完成非接触卡的功能,即模拟非接触卡和NFC被测设备进行通信;当NFC被测设备工作于非接触卡模式时,测试仪器完成非接触读卡器的功能,即模拟非接触读卡器和NFC被测设备进行通信;当NFC被测设备工作于点对点模式时,测试仪器模拟点对点模式,和NFC被测设备进行通信。
本NFC综合测试仪器采用信号收发处理板板载FPGA的高速实时处理能力,结合实时处理算法来实现实时解调解码,指令分析,应答合成,以及编码调制等一系列操作。
本NFC综合测试仪器,利用模块无线电技术的高度灵活性,用虚拟仪器实现NFC物理层和协议层要求的各种协议栈。 在相同的硬件基础上,通过模块编程,模拟多种协议栈,控制模块化的无线电硬件,最大效率地使用硬件资源,满足测试要求。由于模块无线电的优势,只需更新模块,不更换硬件就能实现协议栈的扩展和更新,节约开发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图示。
图中标号:1为控制器,2为信号收发处理板,3为射频放大器,4为被测设备,5为测试流程控制器,6为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器,7为协议层参数模块,8为物理层参数模块,9为状态控制器,10为指令/应答分析器,11为解码器,12为解调器,13为应答/指令合成器,14为编码器,15为调制器,16为脉冲成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将下列各部件按图1-图2所示方式连接,该领域技术人员均能顺利实施。
控制器1采用PXIe-8106,信号收发处理板2采用PXIe-5641R,射频放大器3采用TIA-1000-1R8-2。其中控制器1的输出端接信号收发处理板2的输入端,信号收发处理板2的输出端接射频放大器3的输入端,射频放大器3的输出端接被测设备的输入端,信号收发处理板2的输入端接被测设备的输出端,信号收发处理板的输出端接控制器1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聚星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聚星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6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路避雷器
- 下一篇:成缆机上的一种退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