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6720.9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6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喆;戴霞;陈亮;李世荣;毋巨龙;王珍祥;杨东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外科手术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后,身体的手术部位常常出现术后积血、积液等现象,通常需要通过引流来提高伤口愈合效率。当有的部位出现出血过多或需要负压吸引时,需要留置负压引流。此外,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经常需要用到负压引流装置,主要目的是对术后可能出血的部位或腔隙进行引流,减少术后并发症,如隆乳术、巨乳缩小术、除皱术、扩张器植入术、外耳再造后的塑形、皮瓣手术等。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负压引流装置有的需要连接中心负压;有的装置过于偏大,不利于携带;有的在更换引流液时与空气暴露,增加感染机会;有的无法准确记录引流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的临床工作者用20ml的注射器作为抽取负压的装置,抽完负压后用注射针头或5ml空针的活塞卡在20ml注射器的活塞卡和针管之间。部分学者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如在活塞卡中间穿入钢针,或在活塞卡上开口并单独设立卡子等,这些结构虽然解决了方便携带的问题,但始终没有解决更换引流管时与空气暴露的问题,若出血较多的患者,每天更换引流液的次数频繁,大大增加了伤口感染的几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更换引流液时与外界接触造成易感染伤口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包括引流管、负压装置和连接管和引流袋;所述引流管的前端设有侧孔,后端连接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包括有负压管、装于负压管内的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中心设有轴向贯通的通孔,通孔前端贯通活塞顶端与引流管连通,后端通过连接管与引流袋相连。在所述引流管和连接管上均设有卡子。该结构在更换负压管内的引流液时,只需将引流管的卡子关紧,连接管的卡子开放,推动活塞后,引流液即可从活塞内的管道流入引流袋,整个过程均在密闭腔隙中进行,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感染几率。
所述活塞杆和负压管上对应设有卡接定位结构;该卡接定位结构是将负压管尾端设计成具有径向放射状开口的半封闭结构,对应地在活塞杆上具有可通过所述开口的径向放射状肋片,并在所述肋片上间距设置卡口,在活塞杆运动到一定位置时,转动活塞杆,通过肋片的卡口卡在负压管尾端的半封闭结构上进行定位。间距设置卡口可带来不同大小的负压,操作时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所述连接管的卡子与负压装置之间的管道上分有支管,该支管与负压管成钝角布置,支管开口端由橡皮塞封闭。当需要进行引流腔隙的冲洗时只需开放引流管上的卡子,关闭连接管上的卡子,将冲洗液由连接管上的支管注入即可完成,实施起来既方便也安全。
本实用新型对临床上使用的负压引流装置进行了改进,能够使整个引流过程不与外界环境接触,减少感染几率,延长了置管时间,同时能够准确的记录负压引流量,操作方便,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负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活塞与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卡接结构未卡接时的示意图;
图5为卡接结构卡接时的示意图;
其中、1-引流管,11-侧孔, 2-负压管,21-径向放射状开口,3-活塞,4-活塞杆,41-通孔,42-肋片,43-卡口,5-连接管,6-引流袋,7-卡子,8-橡皮塞,9-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包括引流管1、负压装置、连接管5和引流袋6。所述引流管1的前端设有侧孔11,后端连接负压装置。负压装置包括有负压管2、装于负压管内的活塞3和活塞杆4。活塞杆4中心设有轴向贯通的通孔41,通孔前端贯通活塞顶端与引流管1连通,后端通过连接管5与引流袋6相连。在所述引流管1和连接管5上均设有卡子7。此外,在所述连接管5的卡子与负压装置之间的管道上分有支管9,该支管与负压管成钝角布置,支管开口端由橡皮塞8封闭。负压管2和引流袋6上均设有刻度,能方便的记录引流量的大小。该结构在更换负压管内的引流液时,只需将引流管的卡子关紧,连接管的卡子开放,推动活塞后,引流液即可从活塞内的管道流入引流袋,整个过程均在密闭腔隙中进行,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感染几率。当需要进行引流腔隙的冲洗时只需开放引流管上的卡子,关闭连接管上的卡子,将冲洗液由连接管上的支管注入即可完成,实施起来既方便也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67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针筒的管体
- 下一篇:高压灭菌柜的凝结水排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