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纤维纱筒放纱的张力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7362.3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4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高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天长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9/38 | 分类号: | B65H59/3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崔继民 |
地址: | 300240 天津市东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纱筒放纱 张力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纤维纱筒放纱的张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合材料领域,预浸设备或缠绕设备均需要配置几个乃至几百个纤维纱筒,如此多的纤维纱筒释放纤维时,其张力要保持一致。目前,每个纤维纱筒的放纱张力要单独调节,具体的,在每个纤维纱筒芯的一端配置刹车盘,刹车带挂在刹车盘上,刹车盘的一端固连在纱架上,另一端悬挂重物,通过增加或减少重物重量来调节放纱张力。上述放纱张力调节方式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且多个纤维纱筒放纱张力的一致性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效率高,稳定性好的多纤维纱筒放纱的张力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纤维纱筒放纱的张力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纤维纱筒芯一端的刹车盘及一端固连在纱架上另一端连接拉簧的刹车带,其特征在于:在每排纱筒芯的一侧平行设有一组纵向张力框架,所述纵向张力框架由平行设置的上下两横梁、设在横梁两端的垂直方向的连接梁及设在横梁中部的垂直方向的支撑梁构成,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横梁上,数组纵向张力框架的支撑梁通过横向拉杆固连,在横向拉杆的端部设有丝杆螺母结构,所述螺母固定在横向拉杆上,所述丝杠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纱架上,丝杆的端部固装有手轮;所述张力调节装置还包括数组纵向张力框架的支撑导向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支撑导向结构为设在所述连接梁与纱筒架之间的直线导轨副。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将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在纵向张力框架的横梁上,可通过转动丝杆端部的手轮来同时调节纱架上所有纤维纱筒的放纱张力,一方面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确保纤维纱筒放纱张力的一致性;丝杆螺母结构保证张力调节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设在纵向张力框架与砂架之间的直线导轨副进一步保证张力调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纵向张力框架的结构。
图中:1、刹车盘;2、纱架;3、拉簧;4、刹车带;5-1、横梁;5-2、连接梁;5-3、支撑梁;6、横向拉杆;7、螺母;8、丝杆;9、手轮;10、导轨;1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3,一种多纤维纱筒放纱的张力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纤维纱筒芯一端的刹车盘1及一端固连在纱架2上另一端连接拉簧3的刹车带4,在每排纱筒芯的一侧平行设有一组纵向张力框架,所述纵向张力框架由平行设置的上下两横梁5-1、设在横梁两端的垂直方向的连接梁5-2及设在横梁中部的垂直方向的支撑梁5-3构成,支撑梁可通过紧固件或焊接的方式与上下两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横梁上,具体的,设在上层纱筒芯上的拉簧固定连接在上横梁上,设在下层纱筒芯上的拉簧固定连接在下横梁上;数组纵向张力框架的支撑梁通过横向拉杆6固连;在横向拉杆的端部设有丝杆螺母结构,所述螺母7固定在横向拉杆上,所述丝杠8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纱架上,丝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手轮9;所述张力调节装置还包括数组纵向张力框架的支撑导向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导向结构为设在连接梁与纱筒架之间的直线导轨副,具体的,直线导轨副中的导轨10固定在砂架上,与横向拉杆平行设置,导轨副中的滑块11固定安装在连接梁的外侧面上,在每组纵向张力框架的两侧连接梁上均设有滑块。
综上, 本实用新型将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在纵向张力框架的横梁上,可通过转动丝杆端部的手轮来同时调节纱架上所有纤维纱筒的放纱张力,一方面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确保纤维纱筒放纱张力的一致性;丝杆螺母结构保证张力调节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设在纵向张力框架与砂架之间的直线导轨副进一步保证张力调整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天长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海天长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73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