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安装的高稳定性汽车手刹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7530.9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3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强;刘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强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安装 稳定性 汽车 手刹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手刹套,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高稳定性汽车手刹套,属于汽车手刹套的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手刹套用于舒缓汽车手刹杆头突兀触感,并可防止手刹杆头因手汗磨损,脏污褪色。现有的汽车手刹套一般由手感舒适的软体材料制作而成,如真皮、软革、厚布料、毛绒等,能够带给司机手感上的舒适。但现有的汽车手刹套有一个缺陷:由于汽车手刹的形状为操作一端较小、另一端较大,所以要求汽车手刹套的形状也必须为操作一端小一点、另一端大一点,由于汽车手刹套本身没什么弹性,所以很难使汽车手刹套在便于安装的同时保证安装后与汽车手刹紧贴,因此会导致汽车手刹套在操作时有打滑的现象,虽然不会对操作造成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高稳定性汽车手刹套。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套体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中空柔质套体,其开口端包括用于安装的大开口端和用于露出手刹解锁按钮的小开口端,所述套体的柱面上设置有轴向方向的开口,所述开口使所述套体的柱面上形成两个开口边缘,所述开口两侧的套体柱面靠近所述大开口端的一端完全分开;两个所述开口边缘之间设置有收口装置。
通过在套体的柱面设置轴向方向的开口,使套体在安装到汽车手刹杆上时非常容易;通过在两个开口边缘之间设置收口装置,使安装后的套体可以很容非常容易;通过在两个开口边缘之间设置收口装置,使安装后的套体可以很容易地与汽车手刹杆紧密接触,不但不会打滑,而且对于排挡操作的舒适性也有明显的提升。
进一步,以所述套体使用时的汽车顶部为上方,所述收口装置位于所述套体的下方柱面上。这样可以保证手握的一面光滑、舒适而且美观。
具体地,所述收口装置可以为:两个所述开口边缘之间通过松紧带连接在一起。这种装置简单实用,利用松紧带的弹性,既便于安装,又能使本实用新型紧贴手刹杆。
所述收口装置还可以为:所述开口两侧的套体柱面上靠近所述开口边缘处分别设置有数个轴向方向排列的小孔;与每一个所述开口边缘相近的所述数个小孔呈单行排列,与每一个所述开口边缘相近的所述数个小孔与相近的所述开口边缘等距,两行所述小孔之间一一对应;所述开口靠近所述套体的小开口端的一端位于所述套体的柱面的中部与所述套体的小开口端之间的位置。这种装置虽然在安装后的收口过程中稍微麻烦一点,需要用拉绳穿过小孔并收紧,但收紧后的效果更佳,也是理想的选择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体的柱面设置轴向方向的开口,使套体在安装到汽车手刹杆上时非常容易;通过在两个开口边缘之间设置收口装置,使安装后的套体可以很容易地与汽车手刹杆紧密接触,提高了套体的稳定性,便于排挡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套体1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中空柔质套体,其开口端包括用于安装的大开口端7和用于露出手刹解锁按钮的小开口端2,套体1的柱面上设置有轴向方向的开口6,开口6使套体1的柱面上形成两个开口边缘,开口6两侧的套体柱面靠近大开口端7的一端完全分开。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两个开口边缘之间设置有收口装置。以套体1使用时的汽车顶部为上方,收口装置位于套体1的下方柱面上。
如图3所示,收口装置可以为:两个开口边缘之间通过松紧带8连接在一起。这种装置简单实用,利用松紧带8的弹性,既便于安装,又能使本实用新型紧贴手刹杆。
如图4所示,收口装置还可以为:开口6两侧的套体柱面上靠近开口边缘处分别设置有数个轴向方向排列的小孔9;与每一个开口边缘相近的数个小孔9呈单行排列,与每一个开口边缘相近的数个小孔9与相近的开口边缘等距,两行小孔9之间一一对应;开口6靠近套体1的小开口端2的一端位于套体1的柱面的中部与套体1的小开口端2之间的位置。如图5所示,这种装置虽然在安装后的收口过程中稍微麻烦一点,需要用拉绳10穿过小孔9并收紧,但收紧后的效果更佳,也是理想的选择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强,未经朱晓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75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