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镜吸引器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0210.9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8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苗劲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苗劲柏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17/9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李奎书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五***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镜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腔镜吸引器头。
背景技术
胸腔镜手术中采用吸引器进行吸引和钝性分离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所述使用的胸腔镜吸引器头主要包括吸引管和设置在该吸引管前端的吸引头以及一些辅助操控结构。例如申请号为20082013102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胸腔镜吸引器,包括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吸引管垂直连接的吸引头,所述吸引头的两侧及前端侧设置有吸引孔。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吸引器的负压作用常常会使肺复张,以致影响手术操作。如果通过腔镜切口进气以平衡胸腔内压力保持肺塌陷,那么切口就会略大,这就会增加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方便平衡胸腔内外压力的胸腔镜吸引器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腔镜吸引器头包括吸引管和设置在该吸引管前端的吸引头,其中,所述吸引管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吸引通道和通气通道,所述吸引通道上设有吸引负压调节孔和吸引负压调节开关,所述通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
所述通气通道远离所述吸引头的一端可以设置有通气调节开关。
所述吸引负压调节开关和所述通气调节开关都可以为推拉开关。
较佳地,所述吸引管包括直管段和弯折段,所述吸引通道贯通所述直管段和弯折段,所述通气通道位于所述直管段上。
较佳地,在同时横截所述吸引通道和通气通道的横截面上,吸引通道的横截面积不大于通气通道的横截面积。
较佳地,所述通气通道的两端的通气孔的面积都不小于所述通气通道的横截面积。
利用所述胸腔镜吸引器头在手术中可以通过通气通道平衡胸腔内外压力,保持肺塌陷;通过吸引通道随时吸除渗血、渗液并进行钝性分离。该胸腔镜吸引器头方便术者在第一时间吸除渗血和渗液,始终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同时避免了为平衡胸腔内压力保持肺塌陷而对切口的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减轻了病人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胸腔镜吸引器头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1为图1所示的胸腔镜吸引器头的直管段设置通气孔的部位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2为图1所示的胸腔镜吸引器头的直管段中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一所示的胸腔镜吸引器头的直管段的俯视图。
图中:1-吸引负压调节开关;2-吸引负压调节孔;3-通气调节开关;4-通气孔;5-通气通道;6-吸引通道,7-吸引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3所示,该胸腔镜吸引器头包括吸引管和设置在该吸引管前端的吸引头7,其中,所述吸引管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吸引通道5和通气通道6,所述吸引管包括直管段和弯折段,所述吸引通道5贯通所述直管段和弯折段,所述通气通道6位于所述直管段上。所述吸引通道5上设有吸引负压调节孔2和吸引负压调节开关1,所述通气通道6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通气孔4(各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即可,图中未表示设置多个通气孔的情况,按常规方式设置即可)。所述通气通道5远离所述吸引头7的一端设置有通气调节开关3。如图2-1和图2-2所示,较佳地,在同时横截所述吸引通道6和通气通道5的横截面上,吸引通道6的横截面积不大于通气通道5的横截面积。如图1所示,所述通气通道5的两端的通气孔4的面积都不小于所述通气通道5的横截面积。这样设置可以更好地保障通气通道5的通气作用。如图1和3所示,所述吸引负压调节开关1和所述通气调节开关3为推拉开关。
吸引通道6延长为吸引器尾部与负压相连,通气通道5与大气相连。在手术中可以通过通气通道5平衡胸腔内外压力,保持肺塌陷;通过吸引通道6随时吸除渗血、渗液并进行钝性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苗劲柏,未经苗劲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0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肠流体灌注及人体降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拔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