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掘冲铲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0432.0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1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素华 |
主分类号: | E21C27/30 | 分类号: | E21C27/3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72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采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掘冲铲。
背景技术
当前广泛使用的矿山采掘设备为滚筒采煤机。其工作原理是铣削式落料,这就决定了该种采掘方式破碎比较大,特别是在压应力状态下进行破碎,消耗了大量能源,降低了生产率和块料率,同时,破碎过程产生大量粉尘,造成了采掘环境恶劣等问题及安全隐患。综上所述,目前常用的滚筒式采煤机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块料率低;(2)粉尘多,污染了环境;(3)截割部铣削下的物料较碎,功率消耗较大,存在着大量资源浪费,成本高。
专利号为200910309903.7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煤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采煤设备,该设备的采煤头包括犁形板,犁形板前端的落料锯齿与楔形体前端的距离为300-800mm,故其落料与清面分为两个部分及步骤,只能在楔形体涨裂崩落煤后,犁形板、底板清理机构、顶板清理机构的锯齿才可清理出煤面,且犁形板的锯齿形成了线切削,阻力大、功率消耗大、功效差、浪费时间,设备的落料部分与清面部分前后分开增加了整机长度,使采煤部分结构强度降低,耐冲击及耐掰折性能差,寿命短,设备结构庞大,运转灵活性差。
专利号为200620137402.7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冲击头及冲击臂没有冲击落煤后对采煤面的清理结构,其多个冲击臂与动力箱的连接方式为多点连接,多个冲击头及冲击臂的固定方式复杂,造成运行结构繁琐易损,没有将多个冲击头及冲击臂组合在一个固定部件上,利用固定部件化繁为简,同时吸收冲击头、冲击臂对机身及动力箱的反作用力,使设备难以使用。
专利号为201020274464.9实用新型破碎头和专利号为201010238402.7的实用新型专利破碎头,均没有冲击落煤后对采煤面的清理结构,故其冲击破碎煤壁后不能清理出使采煤机顺利前行的煤面,无法使采煤机连续前进,与专利号为200620137402.7的实用新型专利缺点相同。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结构简短、科学合理、紧凑实用一个动作将落煤与清面同时完成的采掘头,以实现采取块煤的同时提高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掘冲铲。固定于固定部件铲齿的形状、结构及排列方式,实现一个动作将落煤与清面同时完成,使采掘冲铲从结构设置及对时间、冲击力等利用上,提高采煤效率,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节约能源及时间等,且优化简化了设备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采掘冲铲,包括冲削落煤清面部分和固定部分,冲削落煤清面部分为铲齿,其中,所述的铲齿安装在固定部件上,铲齿位于采煤冲铲前部,铲齿与需采煤层高度对应成“|”字型、“」”型和/或“]”型,一次冲击同时完成落煤与清面。铲齿的型状及结构布置能清出对应采煤机机身向前行走的相对平面。采掘冲铲在冲击机构的冲击下一次冲击同时实现落煤与对侧面、顶面及底面等物料的清理工作。
所述铲齿的侧部和/或底部设有切削刃。
所述铲齿包括长铲齿与短铲齿。
所述长铲齿与短铲齿间隔布置。
铲齿的顶部形状可以为尖点形、刀刃形、球面形、锥尖形、钉头形或上述形状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固定部分包括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包括固定槽式固定部件、插孔式固定部件、台肩式固定部件、板式固定部件、斜面式固定部件、球面式固定部件和/或扣槽式固定部件等。
所述固定槽式固定部件为固定部件包含式固定部件和/或铲齿包含式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包含式固定部件包括固定槽,固定槽的端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腔的尺寸大于其开口处的尺寸,铲齿设有与凹槽形状相对应的凸起,铲齿通过凸起与凹槽配合,铲齿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固定槽上;铲齿包含式固定部件中,铲齿设有凹槽,凹槽内腔的尺寸大于其开口处的尺寸,固定部件设有与凹槽形状相对应的凸起,固定部件通过凸起与铲齿的凹槽配合;铲齿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固定部件上。
其中,所述凹槽可以为倒“T”形槽等,对应的凸起为“T”形凸起等;所述的凹槽也可以为楔形槽等,对应的凸起为楔形凸起等;所述的凹槽也可以为弧形槽等,对应的凸起为弧形凸起等。
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螺栓与螺母、定位销、螺栓、插板和/或挡板等,挡板一般固定设置在冲铲的外侧端面等,即挡板与固定部件的外侧端面和/或铲齿的外侧端面等固定连接,定位装置主要是对铲齿进行顺凹槽方向定位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素华,未经刘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04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