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升膜与降膜式多效蒸馏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1709.1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2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韩光勇;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华周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5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膜式多效 蒸馏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膜与降膜式多效蒸馏水机,属于制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制药厂家都需要用到多效蒸馏水机,多效蒸馏水机的技术也相对成熟。由于技术的不同,国内外市场上有多种结构形式的多效蒸馏水机,这些不同类型的产品,其工艺均具有相同之处。都是由多个蒸发器、多个预热器、冷凝器和管路组成。制水工艺均为:总原料水通过管路输送进入冷凝器,由冷凝器输出依次类推进入各效预热器,原料水最终由一效蒸发器顶部进入管程分布于各列管中,壳程中通入锅炉蒸汽加热于管程中的原料水形成降膜式蒸发方式,一效蒸发器蒸发剩余的原料水沉降于蒸发器底部,在一效蒸发器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压力推动下进入二效蒸发器顶部管程中,同时一效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进入二效蒸发器壳程继续加热蒸发管程中的原料水,后续各效蒸发器工作原理相同,并依此类推至末效蒸发剩余的浓缩水排出。这些传统工艺技术的多效蒸馏水机存在以下弊端:
1、多效蒸馏水机制备的蒸馏水:是运用壳程中的蒸汽将管程中的原料水加热蒸发,管程内蒸发形成的二次蒸汽与未蒸发的原料水,一同下行到蒸发器的下端形成汽水混合物,自蒸发器下端内置的汽水分离装置使汽水得到分离,被分离的水分携带着细菌尸体沉降于蒸发器底部汇集在原料水中,受二次蒸汽压力的推动原料水进入下效蒸发器顶部的管程中,继续产生蒸发分离过程,各效蒸发原理相同依此类推至末效浓缩水排出。这样的工艺弊端是:首效蒸发分离的菌体随着原料水又进入了下效蒸发器,本来是原料水越蒸发菌体浓度越高,这样必然给后各效蒸发器造成不利于汽水和菌体分离的隐患(汽水分离的越彻底而获得的蒸馏水质量越高),最终产出的注射用水质量差(细菌内毒素含量指标高)。
2、传统工艺技术的多效蒸馏水机,所有的原料水都是由一效蒸发器顶部进入管程中,这样就造成管程中的水流通量大,一效蒸发器是不能将所有原料水全部蒸发掉的,仅能蒸发总原料水量的约三分之一的水量,管程中绝大部分未蒸发的原料水白白消耗着壳程中的蒸汽热能。必然造成蒸汽耗量大,蒸发不充分,大量未蒸发的原料水与产生的二次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状态。由此产生的二次蒸汽中的水分含量大,从而导致蒸发器内置的汽水分离装置分离效果差,分离后的二次蒸汽水分含量高,热能值低,供给后各效的蒸汽质量热能差,必然造成整机运行能耗高的弊端。
3、传统工艺技术所采取的原料水由蒸发器顶部进入方式。由于设备规格不同其换热面积就不同,蒸发器的列管数量及截面积也相对不同,顶部进水方式是难于实现所有列管布水均衡的,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列管中的水流量有多有少,甚至部分列管处于无水状态;原料水在 管程内下行过程中又受到蒸发器腔体内下端的蒸汽反作用力的影响,易造成阵发性流水的现象。导致原料水流速过快或流速不稳定,蒸发器的换热面积不能被充分利用,能源利用不足,整机蒸发性能差、效能低弊端。
4、由于所有的原料水都是由一效蒸发器顶部进入,原料水在蒸发管内自上而下的流经方式必然形成重力流速,再加原料水在输送泵的压力推动下,流经管程中的水流速度更快,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管程中的水与壳程中的蒸汽热置换时间,从而导致换热效能低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改善现有多效蒸馏水机设备技术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膜与降膜式多效蒸馏水机,能耗低且热交换效率高,产出的蒸馏水(注射用水)其细菌内毒素含量更低,同时大大降低蒸馏水的制取成本和设备的制造成本。该产品必将给制药生产企业带来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的巨大优势;必将对蒸馏水机产品的发展产生带动和促进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升膜与降膜式多效蒸馏水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预热器和蒸发器,蒸发器包括一效蒸发器和二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一效或一、二效蒸发器的原料进水口设置在下端。
所述的一效蒸发器为1个。
所述的一效蒸发器为2个。运用一效或一、二效蒸发器底部进入蒸发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华周制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淄博华周制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17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作肥料粒子用的造粒盘
- 下一篇:隔音防火防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