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硅藻土吸附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2551.X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9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黄生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洲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42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藻土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藻土吸附罐。
背景技术
由于硅藻土本身的特性,使其成为天然的助滤剂,填料、载体及涂料。为了更好的利用其自身特性,满足不同的生产、生活要求,对硅藻土进行加工,烘干,粉碎,焙烧分选分级,除杂质,改变其粒度的分布状态,形态及表面性质,使其各种特性达到最佳状态。
然而硅藻土要实现吸附功能还需要专用的吸附罐与之配套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藻土吸附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硅藻土吸附罐,包括筒体、进水管、溢流堰板、支撑管、排污管和锥底壳,所述锥底壳设置在筒体底部,锥底壳底部设有排污管,筒体上部设有溢流堰板和进水管,筒体中央设有支撑管,支撑管与进水管连通。
所述溢流堰板下方设有溢流堰底板。
所述硅藻土吸附罐还包括进水管上锥段、进水管下锥段和反射锥,进水管通过进水管上锥段与支撑管上部连通,支撑管下部通过进水管下锥段与反射锥连接。
所述支撑管与锥底壳之间架设有反射锥支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硅藻土吸附罐采用硅藻土作为填料,硅藻土具有多孔性,较低的密度,较大的比表面积,相对的不可压缩性及化学性质稳定的特性。隔热,耐高温,有一定的吸附性,其比表面积20M/G,孔隙85%是可透的。
本实用新型的硅藻土吸附罐还具有占地面积小、易于建造,吸附效率高等优点,尤其是中央进水系统配合反射锥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硅藻土的吸附能力,满足澄清水较高的水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筒体、2为进水管、3为溢流堰板、4为溢流堰底板、5为进水管上锥段、6为支撑管、7为进水管下锥段、8为反射锥支杆、9为反射锥、10为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一种硅藻土吸附罐,包括筒体1、进水管2、溢流堰板3、支撑管6、排污管10和锥底壳,所述锥底壳设置在筒体1底部,锥底壳底部设有排污管10,筒体1上部设有溢流堰板3和进水管2,筒体1中央设有支撑管6,支撑管6与进水管2连通。
溢流堰板3下方设有溢流堰底板4。
硅藻土吸附罐还包括进水管上锥段5、进水管下锥段7和反射锥9,进水管2通过进水管上锥段5与支撑管6上部连通,支撑管6下部通过进水管下锥段7与反射锥9连接。
支撑管6与锥底壳之间架设有反射锥支杆8。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洲水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洲水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25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