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2581.0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9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袁晓军;崔君梅;卢川;陈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11/04 |
代理公司: | 南昌佳诚专利事务所 36117 | 代理人: | 张建新 |
地址: | 33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的发动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的发动机油底壳合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现有柴油机的发动机技术中,油底壳作为薄壁件,设计放油螺塞位置仅考虑油底壳是否可以放干净机油,以及操作可行性,很少考虑振动,由于此处存在质量集中点,如果应变能也比较大,则导致振动烈度大,油底壳放油螺塞处容易开裂失效。同时,由于油底壳刚度比较低,容易产生比较大的噪声,相当发动机整体辐射噪声的30%左右,噪音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减少油底壳开裂风险,并有效降低噪音的新型油底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放油螺塞,其中,放油螺塞的位置处于油底壳两垂直壁的夹角处,放油螺塞的中心距离左竖直边的距离a为111.5至113.5mm,距离上水平边的距离b为264.1至266.1mm;油底壳左半边区域设有3个加强肋,分别位于油底壳上水平边的正下方区域、放油螺塞的正上方区域、放油螺塞与左竖直边之间的区域。
加强肋的深度为2至2.5mm。
通过CAE技术分析油底壳的约束模态,同时找出应变能最小区域设置放油螺塞孔的位置,通过CAE形貌优化方法,自由迭代,得到迭代的形状和位置,最终确定加强肋的形状和位置。更改后的油底壳,由于放油螺塞的位置避开了应变能较大区域,振动强度明显下降,通过测量,竖直方向最大振动位移由以前的0.06mm减小为0.035mm,减小了50%左右,能够有效较少油底壳开裂的问题,由于设置了加强肋,噪声水平也得到一定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油底壳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油底壳(1),放油螺塞(2),加强肋(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1)、放油螺塞(2),其特征在于:放油螺塞(2)的位置处于油底壳(1)两垂直壁的夹角处,放油螺塞(2)的中心距离左竖直边的距离a为111.5 mm,距离上水平边的距离b为264.1mm;油底壳(1)左半边区域设有3个加强肋(3),分别位于油底壳(1)上水平边的正下方区域、放油螺塞(2)的正上方区域、放油螺塞(2)与左竖直边之间的区域。
加强肋(3)的深度为2 mm。
实施例二。
放油螺塞(2)的中心距离左竖直边的距离a为112.5 mm,距离上水平边的距离b为265.1 mm,加强肋(3)的深度为2.2mm,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放油螺塞(2)的中心距离左竖直边的距离a为113.5mm,距离上水平边的距离b为266.1mm,加强肋(3)的深度为2.5mm,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2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