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化耦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4713.3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8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周艳;朱小三;夏义全;杨洁茹;张明松;邓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18 | 分类号: | H01P5/18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耦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是一种新型结构的微带耦合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往往需要将一路信号按一定的功率比分成几路,此时可以采用耦合器来实现这一功能。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对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积小、成本低、性能高的器件备受关注。随着我国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事业的发展,在进行室内分布时往往需要一些补点设备,而耦合器是其补点设备之一。一个良好的耦合器不仅要有较小的端口电压驻波比,还必须有较小的插入损耗、较大的输出端的隔离。CMMB耦合器的频段是450-800MHz,由于频率较低,所需微带线的线长过长,造成了耦合器的体积较大,相应成本的增加,因此如果采用常见的直线型的导体带就很难实现体积小、成本低、性能高的耦合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耦合器的主副线分别覆在印制板的两面,微带线布线是折线的形式。跟直线型相比体积上减小很多,从而实现耦合器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型化耦合器,包括耦合器外壳5、介质垫板4、印制板3、输入端口9、输出端口10和耦合端口11;所述印制板3的一面面板上设有副线1,其另一面面板上设有主线2;改进在于:所述主线2和副线1均为具有两个以上方波形状的微带线,主线2和副线1在印制板3两面的方波形状位置对应;在耦合器一侧的隔离端上设有隔离电阻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带耦合器采用的是带状线的结构,主副线的通过走折线的形式来实现。折线的形式首先在体积上与直线型相比减小很多,实现了耦合器的小型化。其次在耦合器的调试时,折线的形式调试起来方便很多,可以实现性能优良的耦合器。本实用新型的耦合器克服了现有技中耦合器体积较大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副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垫板和印制板的放置顺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副线1;主线2;印制板3;介质垫板4;耦合器外壳5;耦合器腔体6;金属化孔7;输入端口9;输出端口10;耦合端口11;隔离电阻12;连接器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一种小型化耦合器,包括耦合器外壳5、介质垫板4、印制板3、输入端口9、输出端口10和耦合端口11;所述印制板3的一面面板上设有副线1,其另一面面板上设有主线2;所述主线2和副线1为具有两个方波形状的微带线;在耦合器一侧的隔离端上设有隔离电阻12。
图1所示耦合器的主副线分别覆在印制板3的两面,副线1在正面,主线2在反面。主副线走的是折线,各有两个方波布线形状并两面的方波折线位置对应;此设计与直线的形式相比折线的结构在体积上明显减小很多。图2显示的是介质垫板4和印制板3在耦合器腔体6内的放置顺序,两块介质垫板4分别放在印制板3的上方和下方。图3所示输入端口9和输出端口10与印制板3两端的金属化孔7分别通过连接器13和主线相连,耦合端口11直接与连接器13相连接。采用内置隔离电阻12(即在隔离端焊接隔离电阻)。在耦合器的调试时,可以通过调节主副线的线宽来调整耦合器的电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47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