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路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5307.9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3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成;王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元成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9/00;F21V19/00;F21V5/04;F21W131/103;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柯奇君 |
地址: | 3222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路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道路照明的LED路灯。
背景技术
LED路灯与传统的路灯相比,具有寿命长、光效高、色均匀度好的优点。现有的LED路灯主要存在下述不足:(1)LED芯片与透镜或者反光罩之间均需要存在一定的间距,因此存在配合误差的问题,LED路灯发出的光容易产生光晕,造成“黄圈”问题;(2)LED路灯使用的LED光源一般都是大功率芯片、或者是集成封装的方法制找,在工作时会产生高温,因此对散热要求特别严格,现有的LED路灯普遍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3)目前使用的LED路灯都需要进行二次配光,不进行二次配光的LED路灯其配光通常是在某一区域或者某一方向过于集中,不能达到道路照明的要求,发出的光呈光圆球形,有一部分会光在道路之外,且光也没有沿道路方向的纵向扩伸,此种配光发出的光不符合道路照明的要求,均匀度在0.3左右。LED路灯二次配光就是使用一些透镜或者反光罩对LED发出的光强再进行折射,以达到道路照明的要求,其存在的不足是光的利用率低,不能将光强制性的往道路的一边扩散,导致发出来的光有相当大一部分被浪费,配光均匀度在0.5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LED路灯存在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光的利用率高,发出的光不会产生光晕,散热效果好的LED灯泡。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LED路灯,包括芯片、荧光粉、支架、铝基板和硅胶透镜,芯片安装在支架上,荧光粉涂在芯片上,还包括散热件,支架通过散热件连接铝基板,支架上设置散热通孔;硅胶透镜中间处设置内凹槽,芯片处于内凹槽中且芯片、荧光粉和硅胶透镜之间无缝隙紧密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硅胶透镜沿内凹槽的纵向中心左右对称,硅胶透镜前方的侧壁呈开口向外的弧形,硅胶透镜底部是两个左右对称的向下凸出的球冠,两个球冠的连接点与内凹槽纵向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内凹槽前方的侧壁呈开口向内的弧形,
直接对硅胶透镜进行了光线的折射处理,不用再加上其它的透镜或者反光罩来进行二次配光,不仅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而且不会因为二次配光而产生的光损耗,提高了光的利用率,芯片发出的光经过上述的硅胶透镜折射处理,光强沿着道路方向横向扩伸,纵向偏心,道路均匀度可达0.6以上,使用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通孔是多个,芯片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过支架时通过散热通孔会产生空气对流,温度会大幅降低,散热通孔数量越多,散热效果越好。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件是导热系数为429W/mK的银制散热件,导热效果更好。
按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LED路灯,具有以下的优点;(1)在支架上设置散热通孔,芯片在工作时产生的温度经过支架时通过散热通孔会产生空气对流,温度大幅降低,因此芯片在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能直接排放出去,而不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散热处理,不仅散热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低;(2)芯片处于内凹槽中且芯片、荧光粉和硅胶透镜之间无缝隙紧密贴合,解决了透镜或者因二次配光所用的透镜或反光罩与芯片之间存在距离或缝隙而产生的光晕问题,发出来的光更加均匀,不会有光晕,也不会产生“黄圈”的现象。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LED路灯具有结构新颖,生产成本低,光的利用率高,发出的光不会产生光晕,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硅胶透镜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LED路灯,包括芯片5、散热件7、荧光粉6、支架2、铝基板3和硅胶透镜1构成,芯片5安装在支架2上,荧光粉6涂在芯片5上,支架2通过散热件7连接铝基板3,芯片5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由散热件7传导到铝基板3,通过铝基板3直接与灯壳壳体接触,使得芯片5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全部散发到空气中去。散热件7是导热系数为429W/mK的银制散热件,支架上设置多个散热通孔4,芯片5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过支架2时通过散热通孔4会产生空气对流,温度会大幅降低,散热通孔4数量越多,散热效果越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元成,未经王元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53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