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动托盘搬运车的具有安装机构的驱动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5615.1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9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汪升鹏;吴信丽;薄睿;李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动 托盘 搬运车 具有 安装 机构 驱动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托盘搬运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电动托盘搬运车的的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电动托盘搬运车具有转弯半径小,易于操作特点。随着电动托盘搬运车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电动托盘搬运车作为中、长距离的物料转运设备已被大多数用户所采用,该车型广泛适用于仓库、车间、货场、商店、超市等场所,通常应在坚硬、平整、光滑的路面使用。传统电动托盘搬运车的驱动单元的安装结构形式为直接采用4个互相独立的螺栓联接、并没有防剪措施,常常造成安装驱动单元的4个安装螺栓受力不均,容易引起螺栓松动、弯曲变形,甚至螺栓被剪断;同时传统托盘搬运车的驱动单元的线束也没有合理的防护措施,往往引起驱动单元的电机线及其轴承编码器线束、电磁制动器线束磨损严重、接插件松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整车的可靠性,这不利于托盘车的应用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电动托盘搬运车的驱动单元的安装结构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托盘搬运车的具有安装机构的驱动单元。
具体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电动托盘搬运车的具有安装机构的驱动单元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的顶部为平台,所述驱动单元顶部的平台上设有过渡连接板;过渡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大线束孔和小线束孔,大线束孔和小线束孔内分别设有大橡胶圈和小橡胶圈;大线束孔内侧的和小线束孔内侧的过渡连接板上分别设有凹槽,每个凹槽内设有尼龙限位板;过渡连接板的中部的顶面设有安装座本体,安装座本体为L形,一侧座板中部设有通孔,另一侧座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座本体的通孔内设有回转轴承,回转轴承的外圈与安装座本体连接,回转轴承的内圈与过渡连接板连接。
所述L形的安装座本体的两块座板的两侧连接处分别设有弧形的加强筋。
所述安装座本体的安装孔内设有高强度定位套管。
安装座本体上安装孔所在的座板外侧面设有大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高强度防剪定位套的应用保证了螺栓不会被剪断;
(2)加大垫片的使用保证了四个高强度螺栓受力均匀,有效防止了螺栓的松动和弯曲变形;
(3)内置式圆形橡胶圈、内置式尼龙限位板(端面带圆角)的应用,有效防止了电机线及其轴承编码器线束、电磁制动器线束的磨损,极大提高了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4)电机线、电磁制动器线束的走向路径与驱动单元回转中心线重合,保证了电机、电磁制动器线束与转向轴无相对运动,使线路走向更安全可靠;
(5)大回转轴承及过渡连接板的使用,使驱动单元的安装可靠且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上图中序号:1、安装座本体,2、驱动单元,3、回转轴承,4、过渡连接板,5、小橡胶圈,6、尼龙限位板,7、大橡胶圈,8、定位套管,9、大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用于电动托盘搬运车的具有安装机构的驱动单元包括驱动单元2,驱动单元2的顶部为平台,平台上固定安装有过渡连接板4。过渡连接板4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大线束孔和小线束孔,大线束孔内安装有大橡胶圈7,小线束孔内安装有小橡胶圈5;大线束孔内侧和小线束孔内侧过渡连接板4上分别开设有凹槽,每个凹槽内固定安装有尼龙限位板6,见图3。过渡连接板4的中部的顶面设有安装座本体1,安装座本体1为L形,一侧座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高强度定位套管8,安装孔所在的座板外侧面上安装有大垫片9,L形的安装座本体的两块座板的两侧连接处分别设有弧形的加强筋;另一侧座板中部开设有大通孔,其安装座本体1的大通孔内装有回转轴承3,回转轴承3的外圈与安装座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回转轴承3的内圈与过渡连接板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实现驱动单元2与回转轴承3的内圈同步转动,见图4。
安装使用时,安装座本体1通过用联接螺栓穿过定位套管8和大垫片9并用螺母联接紧固在车架安装板上,实现了驱动单元安装座本体1安全可靠地固定在车架上。
驱动单元的电机线及其轴承编码器线束穿过大橡胶圈7后,再并行排列穿过左侧的尼龙限位板6的下方后从回转轴承3的内孔穿出,同时电磁制动器线束穿过小橡胶圈5后,再穿过右侧的尼龙限位板6的下方后也从回转轴承3的内孔穿出,实现了驱动单元的电机线及其轴承编码器线束、电磁制动器线束的合理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5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