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6103.7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3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何星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星颖 |
主分类号: | A61M5/19 | 分类号: | A61M5/19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局部 麻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药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局部麻醉,是指将局麻醉药注射于身体某一部位,暂时阻断该部位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的技术。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利多卡因是局部麻醉药的一种,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局部麻醉药。但是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的时候,很多病人都主诉有剧烈的刺痛或烧灼痛,可能与其配置药液pH值呈酸性有关。
为了缓解这种疼痛,人们提出了预注射的方法。即:在注射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之前,先局部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其所含的0.9%苯甲基乙醇可以有效减轻利多卡因的注射痛。但是这种预注射的方法,需要在局部先后进行2次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紧张感和不适感,另一方面,局部麻醉药的注射点很难与生理盐水的注射点重合,两种药液的混合不够精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给药装置,该给药装置仅需一次穿刺即可完成两次注射,注射后药液混合度高,可有效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给药装置,包括注射器和注射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射器包括内针筒、外针筒和推杆,所述的内针筒伸入外针筒内,内针筒的外壁与外针筒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的内针筒内设有一隔板,该隔板将内针筒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的推杆设有两个,分别从上方伸入左腔室和右腔室,推杆的下端设有用于密封的橡胶活塞,所述的左腔室和右腔室下端设有两个分出药口,与外针筒连通,所述的外针筒下端设有一总出药口,所述的注射针头连接在总出药口上。
所述的推杆为与左腔室和右腔室配合的半圆形推杆。
所述的内针筒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外针筒的筒体透明。
所述的注射器采用聚烯烃热塑弹性体(TPE)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注射时仅需一次穿刺,即可将两种药液先后注入体内,减轻穿刺损伤,减少污染机会,提高工作效率。
2、效果确切:注射时,在注射部位先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再注入局部麻醉药,两种药液注射点相同,混合均匀,能显著减轻局部麻醉药注射时的疼痛。
3、性能可靠:外针筒筒体透明,内针筒标有刻度线,能够精确测量药液剂量,并观测有无气泡,刻度线清晰,不易褪色。
4、材料安全:本实用新型主体采用聚烯烃热塑弹性体(TPE)材料,各项性能均优于传统的聚氯乙烯(PVC)材料,且避免了一些毒副作用(污染环境、致癌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针筒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针筒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给药装置,包括由内针筒2、外针筒1和推杆4组成的注射器和注射针头9,注射器采用聚烯烃热塑弹性体(TPE)材料制作,各项性能均优于传统的聚氯乙烯材料。内针筒2伸入外针筒1内,内针筒2的外壁与外针筒1的内壁紧密接触,内针筒2的外壁表有刻度线,外针筒1的筒体透明,能够精确测量药液剂量,并观测有无气泡,刻度线清晰,不易褪色。内针筒2内设有一隔板6,该隔板6将内针筒2分隔为左腔室8和右腔室7,推杆4设有 两个,截面形状为与左腔室8和右腔室7配合的半圆形,分别伸入从上方伸入左腔室8和右腔室7,推杆4的下端设有用于密封的橡胶活塞3,左腔室和右腔室的下端设有两个分出药口51、52,分出药口52连通左腔室8与外针筒1,分出药口51连通右腔室8与外针筒1,外针筒1下端设有总出药口53,注射针头9连接在外针筒1下端的总出药口53上。
注射时仅需一次穿刺,即可将两种药液先后注入体内,减轻穿刺损伤,减少污染机会,提高工作效率,两种药液注射点相同,混合均匀,能显著减轻局部麻醉药注射时的疼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星颖,未经何星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61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