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6105.6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8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架,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将导航仪或其他电子装置固定于汽车的挡风玻璃或仪表板上的车载支撑架。
背景技术
车用产品(如GPS导航仪)或手机或平板电脑固定至汽车的挡风玻璃或仪表板上的支撑架,有鉴于市面上固定于汽车上的支撑架不利于使用者使用及收纳,且因为过大的支撑架有碍开车的视线,容易造成驾驶者开车时不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架不仅体积过大,不易收纳,且操作不简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收纳且操作简易的车载支撑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支撑架,其主要适用于将电子装置固定于车辆的挡风玻璃上,其中,该车载支撑架主要包括:支架,其主要包括一侧板以及设置于该侧板底部的固定球;固定座,该固定座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本体,其包括用以搁置电子装置的底座以及沿该底座一侧设置的延伸部,该延伸部设置有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与该固定座的第一凹槽相互配合以形成容置该支架的固定球的容置空间,如此,该固定球在该容置空间内自由活动。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撑架,其中,所述固定球借由连接杆固定于该侧板底部,以于该侧板绕该固定球旋转后其连接杆抵于该底座上,如此,该支架的侧板立于该本体一侧,以供电子装置搁置于该支架与该本体上。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撑架,不仅体积更小,不影响驾驶者的开车视角,且可自由调整角度并旋转支撑架,可使使用者在操作时容易收纳且容易使用,并且可以避免因为过大的支撑架造成驾驶者开车时不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打开时的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与底座结合后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及组合图。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支撑架10,其主要适用于将电子装置固定于车辆的挡风玻璃上,该车载支撑架10主要包括本体101、支架104以及固定座103。
其中,所述支架104主要包括侧板1041、连接杆1043以及设置于该侧板1041底部的固定球1042,该固定球1042借由该倾斜设置的连接杆1043与该侧板1041底部连接固定。
所述固定座103一侧面设置有呈半圆球型的第一凹槽1031。所述本体101包括底座1011以及沿该底座1011一侧设置的延伸部102,该底座1011一侧面与直立的支架104以供电子装置(图中未示)对应搁置,该底座1011另一相对侧面设置有可吸附于挡风玻璃或仪表板上的吸盘(图中未示)。
又,该延伸部102与该固定座103相对结合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021,该第二凹槽1021呈半圆球型,其与该固定座103的第一凹槽1031相互配合以形成容置该支架104的固定球1042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供该固定球1042在其中自由活动。
当需要组装该车载支撑架10时,先将该支架104的固定球1042放入该本体101的第二凹槽1021内,且将该支架104的侧板1041对应平放在该本体101的底座1011上,再将固定座103的第一凹槽1031与该本体101的第二凹槽1021相互配合,以令该支架104的固定球1042位于该第一凹槽1031与该第二凹槽1021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然后利用螺丝将固定座103与该延伸部102相互锁固,如此,以组装好该车载支撑架10。
当将该车载支撑架10的吸盘吸附在挡风玻璃或仪表板上时,用手扳起支架104的侧板1041,令该侧板1041绕该固定球1042转动,直至该侧板1041翻转至其连接杆1043对应搁置于该本体101的延伸部102上,以令该侧板1041直立于该本体101一侧,如此,可将电子装置放置于该车载支撑架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6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