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加工浮动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6336.7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0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兵;杨建华;赵凯;熊大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险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2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浮动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加工浮动支撑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的加工设备加工大型深盲孔时会出现很大的误差,以图1所示的被加工零件9为例,对孔深L达到2000mm以上,最大孔径D1达到400mm的口小肚大结构的零件进行加工时,加工刀杆长径比已经超过10∶1,这时加工刀杆的让刀(即加工误差)非常严重,现有加工设备在加工大型深盲孔时极不稳定,特别是在粗加工阶段,由于切削力大,让刀更加严重,完全不能完成正常的大型深盲孔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加工浮动支撑装置,使用该装置能解决大型深盲孔加工时刀杆的让刀和振动问题。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车加工浮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动支撑装置本体、与浮动支撑装置本体固定连接的刀杆体、至少两个支撑杆、与支撑杆个数对应的伸缩气缸,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杆沿浮动支撑装置本体的周向均匀布置,每个支撑杆的底端铰接有支座,每个支座固定连接浮动支撑装置本体,每个支撑杆的杆身铰接对应伸缩气缸的活塞杆,每个伸缩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浮动支撑装置本体内。
优选的,所述每个伸缩气缸的活塞杆前侧的缸体上开设有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通过一路气道连接二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一工作气口;所述每个伸缩气缸的活塞杆后侧的缸体上开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通过另一路气道连接可调减压阀后接入二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二工作气口;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的气源口连接气源。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有两个,所述两个支撑杆沿浮动支撑装置本体的周向均匀布置。
优选的,所述一路气道和另一路气道均设置在浮动支撑装置本体内。
所述每个支撑杆的顶端为支撑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刀杆体上固定浮动支撑装置本体,在浮动支撑装置本体上设置至少两个支撑杆,并通过伸缩气缸来驱动支撑杆张开,张开的支撑杆紧贴被加工深盲孔的内壁,给整个刀杆体提供辅助支撑,减小了刀杆体在深盲孔加工过程中的抖动,加强了深盲孔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被加工零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刀杆体、2-浮动支撑装置本体、3-支撑杆、4-支座、5-伸缩气缸、6-二位三通电磁阀、7-可调减压阀、8-气源、9-被加工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的一种车加工浮动支撑装置,包括浮动支撑装置本体2、与浮动支撑装置本体2固定连接的刀杆体1、至少两个支撑杆3、与支撑杆3个数对应的伸缩气缸5,其中,上述至少两个支撑杆3沿浮动支撑装置本体2的周向均匀布置,每个支撑杆3的底端铰接有支座4,每个支座4固定连接浮动支撑装置本体2,每个支撑杆3的杆身铰接对应伸缩气缸5的活塞杆,每个伸缩气缸5的缸体固定在浮动支撑装置本体2内。通过伸缩气缸5的活塞伸缩和带动支撑杆3开启或关闭。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伸缩气缸5的活塞杆前侧的缸体上开设有第一气孔,第一气孔通过一路气道连接二位三通电磁阀6的第一工作气口;每个伸缩气缸5的活塞杆后侧的缸体上开设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通过另一路气道连接可调减压阀7后接入二位三通电磁阀6的第二工作气口;二位三通电磁阀6的气源口连接气源8。上述二位三通电磁阀6控制气缸的工作状态。可调减压阀7用于控制进气时伸缩气缸5的活塞杆后侧的缸体内的气压。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对刀具的辅助支撑更加可靠,支撑杆3有两个,两个支撑杆3沿浮动支撑装置本体2的周向均匀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一路气道和另一路气道均设置在浮动支撑装置本体内。每个支撑杆3的顶端为支撑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被加工零件9具有深盲孔时,二位三通电磁阀6控制伸缩气缸5的活塞杆伸出,各个支撑杆3同步运动,各个支撑杆3支撑头与深盲孔侧壁贴紧,向刀杆体1提供辅助支撑;当加工完成后,二位三通电磁阀6控制伸缩气缸5的活塞杆缩回,支撑杆3的关闭,不提供辅助支撑力,刀杆体1退出深盲孔,完成加工。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险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险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6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细长版的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减振器底盖压装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