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箱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6415.8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2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爱民 |
主分类号: | F02M31/02 | 分类号: | F02M31/0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箱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尤其是一种油箱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交通运输中,汽车被广泛的使用,并且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的汽车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汽油不易燃烧,燃烧不充分,加热慢,遇冷没法启动的问题尤为突出,这种问题导致汽车费油,起车缓慢,熄火,特别是冬季汽车无法启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驾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具有加热、保温,加热速度快,保温效果好的油箱加热器。
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箱加热器,包括:加热器本体,所述加热器本体呈圆筒状,该加热器本体由多个套筒套接形成间隔设置的水腔和油腔构成,所述油腔由内油腔、内隔油腔、中隔油腔、外隔油腔、外油腔构成,每个油腔彼此连通,该内油腔设置有进油口,该外油腔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水腔由内水腔、内隔水腔、外隔水腔、外水腔构成,每个水腔彼此连通,该内水腔设置有进水口,该外水腔设置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油箱加热器结构上采用多层隔腔设置,加长了预热长度,加热速度快,预热充分,大大增加了油料的受热面积,使油料燃烧更充分,进而达到了省油的目的,而且大大减少了车辆启动慢,熄火的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B断面图。
图中:出油口1,安装盘2,内油腔3,内隔油腔4,中隔油腔5,外隔油腔6,外油腔7,第五连通腔8,第六连通腔9,第四连通腔10,安装弹簧11,过滤罩12,进油口13,第三连通腔14,外水腔15,外隔水腔16,内隔水腔17,内水腔18,出水口19,第二连通腔20,进水口21,第一连通腔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一种油箱加热器,包括:出油口1,安装盘2,内油腔3,内隔油腔4,中隔油腔5,外隔油腔6,外油腔7,第五连通腔8,第六连通腔9,第四连通腔10,安装弹簧11,过滤罩12,进油口13,第三连通腔14,外水腔15,外隔水腔16,内隔水腔17,内水腔18,出水口19,第二连通腔20,进水口21,第一连通腔22,所述加热器本体呈圆筒状,该加热器本体由多个套筒套接形成间隔设置的水腔和油腔构成,所述油腔由内油腔3、内隔油腔4、中隔油腔5、外隔油腔6、外油腔7构成,每个油腔彼此连通,该内油腔3设置有进油口13,该外油腔7设置有出油口1;所述水腔由内水腔18、内隔水腔17、外隔水腔16、外水腔15构成,每个水腔彼此连通,该内水腔18设置有进水口,该外水腔15设置有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器本体的中隔油腔5与外隔油腔6顶部设置有第一连通腔2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器本体的内隔水腔17与外隔水腔16顶部设置有第二连通腔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器本体的内隔油腔4与中隔油腔5底部设置有第三连通腔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器本体的外隔油腔6与外油腔7底部设置有第四连通腔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器本体的外隔水腔16与外水腔15底部设置有第五连通腔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器本体的内水腔18与内隔水腔17底部设置有第六连通腔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器本体外壁上固接有安装盘2,其底部设置有过滤罩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首先将油箱加热器通过安装盘2安装在油箱内,连接好水管和油管,将加热后的水通过21进水口依次经过内水腔18、第六连通腔9、内隔水腔17、第二连通腔20、外隔水腔16、第五连通腔8、外水腔15后从出水口19流出,待加热的汽油通过进油口13依次经过内油腔3、内隔油腔4、第三连通腔14、中隔油腔5、第一连通腔22、外隔油腔6、第六连通腔9、外油腔7后从出油口1流出,在整个过程中,由于油箱加热器采用油腔、水腔隔层设置,这样不但加大了水与油的接触面积,而且延长了油的流动路程,使油加热时间延长,加热效果更佳明显,加热速度更快,使加热器的应用更加广泛,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油,从而也节约了油量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爱民,未经王爱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64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