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雾化调质塔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6768.8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7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秋;张吉太;邹开良;周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02 | 分类号: | E01C19/02;E01C1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42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 调质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沥青进行调制改性的设备,具体地说一种调整沥青软化点的雾化调质塔。
背景技术
沥青主要用于道路的铺装、维修和养护,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沥青的使用面越来越广。其中,沥青成为活性炭材料制取的一个主要原料来源;但目前用于调制沥青软化点的设备中,特别是用以加工制碳制纤的沥青,现有设备调制的沥青软化点难以达到使用要求,存在软化点较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改性效果好、成品软化点高的雾化调质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雾化调质塔,包括外壳和支架,外壳固定设置在支架的上侧,所述外壳的顶端、中部和和底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加热管道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上设有多向喷嘴;所述加热管道的外侧设有伸入加热管道内的燃烧装置。
所述的加热管道对称设置在外壳的侧壁上。
所述的燃烧装置对称设置在外壳的两侧。
所述外壳的下部外侧设有冷凝器,所述的冷凝器沿外壳的周向设置并位于加热管道的下侧。
所述外壳的顶端设有抽气口和与水封器相连的调压口,所述的抽气口和调压口分别位于进料口的两侧。
所述外壳的底端设有吹气口,所述的吹气口位于出料口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通过使用多向喷嘴喷入熔融状态的沥青,熔融状态的沥青呈雾状在塔内下降,使得熔融状态的沥青在塔内均匀地调质改性,较大的提高了沥青的软化点,使其达到制碳制纤的原料要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制造成本低,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支架;3—进料口;4—加热管道;5—出料口;6—多向喷嘴;7—燃烧装置;8—冷凝器;9—抽气口;10—水封器;11—调压口;12—吹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雾化调质塔,包括外壳1和支架2,外壳1固定设置在支架2的上侧.在外壳1的顶端、中部和和底端分别设有进料口3、加热管道4和出料口5,进料口3上设有多向喷嘴6,在使用过程中,熔融状态的物料和高压气体分别从多向喷嘴6的顶端和侧壁送入外壳1内,另外为了控制外壳1内的气压大小,在进料口3的两侧分别设有抽气口9和调压口11,其中调压口11与可以微调塔内气压的水封器10相连;加热管道4对称设置在外壳1的侧壁上,加热管道4的外侧设有伸入加热管道4内的燃烧装置7用以控制外壳1内的温度大小;为了将调质改性好的沥青迅速取出,故在外壳1的底端中部设置出料口5,同时为了延长原料在塔内的调质改性时间,外壳1的底端设有吹气口12,其吹出的气体使原料在塔内调质改性的时间延长,从而保证了调质改性的效果,获得具有较高软化点的沥青料,吹气口12位于出料口5的外侧。另外为了迅速降低调质改性好的沥青,在外壳1的下部外侧设有冷凝器8,该冷凝器8沿外壳1的周向设置并位于加热管道4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熔融状态的沥青原料从多向喷嘴6的顶端加入,为了加强雾化效果,同时从多向喷嘴6的侧壁吹入高压气体,沥青原料呈雾状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塔内下降,在下降过程中,经过燃烧装置7所在的区域时,获得充分的调质改性;在雾状沥青原料在塔内下降的同时,从吹气口12吹入高压气体,使得雾状沥青原料在燃烧装置7的区域与高温气体充分接触,完成调质改性。当调质改性完成后,逐步减小吹气口12吹入的高压气体,则沥青料加速下降,在经过冷凝器8区域时快速降温,并从出料口5出料。本实用新型在通过使用多向喷嘴6喷入熔融状态的沥青原料时,熔融状态的沥青原料呈雾状在塔内下降,使得熔融状态的沥青在塔内均匀地调质改性,较大的提高了沥青的软化点,使其达到制碳制纤的原料要求。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6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