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料斗及应用其的混凝土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7169.8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0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张春光;张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G2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料斗 应用 混凝土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斗及应用该料斗的混凝土泵。
背景技术
料斗是泵送系统中存储混凝土的容器,主要保证泵送时混凝土连续且不离析、不吸空。同时起连接安装泵送系统的作用,并承受泵送冲击载荷。目前,常见的料斗包括前后墙板、左右侧板及底板,该前后墙板与左右侧板垂直连接。其中,该前后墙板用于安装S阀,左右侧板用于安装搅拌系统。所述前后墙板、左右侧板及底板共同围成一腔体以盛装混凝土。
由于前后墙板、左右侧板及底板为单层结构,在经过混凝土长时间的冲击磨损后,该料斗容易破损,从而使混凝土外漏造成环境的污染。
提供一种不易破损、防止混凝土外漏的料斗,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斗,包括上斗体及与所述上斗体配合的下斗体,所述下斗体包括斗身、前墙板、后墙板及隔板,所述斗身与所述前墙板及后墙板相连接并共同围成一收容腔,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该斗身、前墙板及后墙板相连接,以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两个部分。
优选地,所述隔板包括左弧形板、右弧形板、圆锥板及与所述圆锥板相连接的圆弧板,所述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分别与所述斗身、前墙板、后墙板、圆锥板及圆弧板相连接,所述圆锥板还与所述前墙板相连接,所述圆弧板还与所述后墙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斗身包括底板、两个侧板及两个过渡连接板,所述每个过渡连接板分别将其中一个侧板与一个底板相连接,所述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分别与其中一个侧板、其中一个过渡连接板及前墙板、后墙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过渡连接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钝角。
优选地,所述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分别与邻近所述收容腔开口端一侧的侧板、过渡连接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前墙板与所述收容腔开口端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地,所述锐角为0至40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应用上述料斗的混凝土泵。
该隔板设置于该收容腔内以将该底板及过渡连接板与该收容腔相隔离,以对该下斗体的底板及过渡连接板进行保护,防止该底板因混凝土长时间的冲击磨损后,造成该下斗体的破损,从而使混凝土外漏造成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料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料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料斗的下斗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中下斗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中下斗体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所示为图4中下斗体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料斗,其应用于混凝土泵等工程机械中。该料斗包括上斗体1及下斗体2。
该上料斗1包括本体11及筛网12。该本体11为一筒状结构,其设置于该下斗体2的开口端以将混凝土导入该下斗体2内。该筛网12固定于该本体11上,该筛网12用于筛分混凝土,防止混凝土中大于规定尺寸的物料或其它杂物进入下斗体2中。
请参阅图3至图5,该下斗体2包括斗身21、前墙板22、后墙板23及隔板。
该斗身21包括底板211、两个侧板212及两个过渡连接板213。所述两个过渡连接板213分别将对应的侧板212与该底板211相连接,以增大前墙板22与两个侧板212之间的夹角,可防止混凝土在前墙板22与侧板212的拐角处积料。每个过渡连接板213分别与该底板211之间形成钝角,以便于混凝土向该底板211的方向滑落。
该前墙板22与所述两个过渡连接板213相连接。该后墙板23与所述两个侧板212及该底板211相连接。该底板211、两个侧板212、两个过渡连接板213、前墙板22及后墙板23共同围成一收容腔28。请结合参阅图6,该前墙板22与该收容腔28开口端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较佳角度为0至40度之间。该前墙板22上设有一轴承座221,该轴承座221用于安装S管(图未示)的出料端。该后墙板23上开设两个与S管的进料口相配合的物料管口2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71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