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冷凝盘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7756.7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1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颜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汉兴 |
主分类号: | F28D3/04 | 分类号: | F28D3/04;F28F1/00;F28F1/02;F28F1/0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形成 连续 流动 冷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换热器,具体地说是一种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冷凝盘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冷凝盘管传热管在空气流动方向通常采用叉排布置,冷却水经喷嘴喷洒在冷凝盘管上,在盘管外表面形成水膜,流经多层多排换热盘管,使在实际的应用与操作中水膜不可能成片状流,原因是需要大量的喷淋水,这与开发与研制蒸发式冷凝器节能节水的初衷相违背,盘管表面实际的水膜流动是在柱状流与片状流之间,因此实际的水膜流动是间断性流动,喷淋水的成膜过程将受到较大影响,部分水膜容易在管底部聚集,排除时间长,使管底部水膜厚度大大增加,且影响水流的循环利用,从而降低冷凝盘管组传热膜的蒸发系数。
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对蒸发式冷凝器用冷凝盘管的结构型式作进一步改进,以获得较高的传热膜蒸发系数,并提高冷凝盘管的传热容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有利于蒸发的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蒸发式冷凝器用冷凝盘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冷凝盘管,包括有固定框架、在固定框架内设置有多排传热管排、集气管及集液管,所述传热管排的一端与集气管相连接,其另一端与集液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排是由多条在同一平面相互错位相叠的传热管构成,所述多条传热管上由固定条绑定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一种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冷凝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分别构成一个单程通道,且传热管的上端分别与集气管相连通,下端分别与集液管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冷凝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传热管排的传热管数量为至少两条。
如上所述的一种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冷凝盘管,其特征在于构成传热管排的传热管首尾两端相连通,再分别与集气管和集液管相连通,所述传热管的中间部分为单循环通道。
如上所述的一种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冷凝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可以是单条蛇形管或是多条蛇形管首尾接驳连通构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冷凝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可以由多个直管管束和弯头构成,所述直管管束的两端由弯头接驳连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冷凝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的形状为波节扁管、圆管、椭圆管、异滴形管、锥形圆弧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传热管排由两条或多条在同一平面相互错位相叠的传热管构成,使结构更紧凑,大大缩小了占用的空间;冷凝盘管喷淋布水面积大幅减少,循环水泵运行功耗降低;此外,冷凝盘管空气进风迎面风速更高,更有利于盘管表面水膜的蒸发,有效提高冷凝盘管的传热膜蒸发系数。
2、传热管排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液体薄膜流具有流量小,温差小,传热传质系数高,热流密度大,过程时间短及动力消耗小等独特的优点。表面水膜在下降过程中,由于是连续性降膜,壁面加热及壁表面结构都会对下降液膜产生干扰,使液膜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波动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将产生热毛细力效应,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热管排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热管排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指的一种表面可形成连续流动水膜的冷凝盘管,包括有固定框架1、在固定框架1内设置有多排传热管排2、集气管3及集液管4,所述传热管排2的一端与集气管3相连接,其另一端与集液管4相连接,所述传热管排2是由多条在同一平面相互错位相叠的传热管5构成,所述多条传热管5上由固定条6绑定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传热管排2的传热管5的结构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所述传热管5分别构成一个单程通道,且传热管5的上端分别与集气管3相连通,下端分别与集液管4相连通。另一种所述传热管5还可以是首尾两端相连通,再分别与集气管3和集液管4相连通,所述传热管5的中间部分为单循环通道。
本用新型中所述构成传热管排2的传热管5数量为至少两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管5可以是单条蛇形管或是多条蛇形管首尾接驳连通构成。所述传热管5可以由多个直管管束7和弯头8构成,所述直管管束7的两端由弯头8接驳连通。所述传热管5的形状为波节扁管、圆管、椭圆管、异滴形管、锥形圆弧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热管排2设成两条或多条在同一平面相互错位相叠的传热管5,弥补了传热管5由单根管蛇形弯制后存在的管距间隙较大的问题,促进了传热管排连续流动水膜的形成,从而有效提高冷凝盘管的传热膜蒸发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汉兴,未经颜汉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77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射用水换热系统
- 下一篇:余热回收热交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