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机器视觉的电梯智能控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8361.9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5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范昕炜;杨军;侯文峰;吴盛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品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28 | 分类号: | B66B1/28;B66B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器 视觉 电梯 智能 控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电梯智能控制设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智能控制不同类型的电梯启停。
背景技术
随着对节能降耗、环保和楼房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降低电梯的能耗和安保等问题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其理由是不言而喻的:将各种电梯智能启停控制和进行人员进出监控等。这些要求源自降低能耗,加强环保和安保的实际需要。电梯的一起一停耗电非常大,特别是有些人按完电梯后不再乘坐这辆电梯,而电梯还是要按照原来的信号停留,即增加能耗也影响其他人的乘坐和等待时间,另外监控人员进出电梯的图像保存下来还有安保的作用。这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智能控制设备提供了这些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梯启停状态,使电梯运行效率高、速度快、能耗小和监测范围合适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电梯智能控制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基于机器视觉的电梯智能控制设备,包括电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或有线通讯系统、数字图像采集机构和计算机,数字图像采集机构逐层设置在电梯门口,每层电梯门口至少设置一套图像采集机构,所述的数字图像采集机构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通过无线或有线通讯系统与电梯控制系统实现传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每层电梯门口设置有一套图像采集机构,该图像采集机构对准电梯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每层电梯门口设置有两套图像采集机构,其中一套图像采集机构对准电梯门,另一套图像采集机构对准电梯门旁的电梯控制面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字图像采集机构为数字面阵CCD摄像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无线或有线通讯系统可以是移动TD、电信CDMA、联通WCDMA、Wifi、GSM、RFID或GPRS等系统,可以对各种用途不同、尺寸不同、高度不同的电梯进行智能控制。图像采集机构分别采集各层电梯门附近检测范围以及各层电梯控制面板上显示的电梯运行情况的图像,将图像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把接收到的图像和原来存储的标准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处理和保存,将判断结果通过无线或有线通讯系统传送给电梯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能降低能耗,满足环保需要,减少其他人的乘坐和等待时间等问题,适用于各种电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各个部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个部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无线或有线通讯系统1、数字图像采集机构2、计算机3、电梯控制系统4。所述的数字图像采集机构2为数字面阵CCD摄像机,逐层设置在每层电梯门口,且每层电梯门口至少设置一个数字图像采集机构2。该数字图像采集机构2用于拍摄电梯门口附近5米范围,拍摄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数字图像采集机构2将电梯门口实时图像传送给计算机3,计算机3把接收到图像和原来存储的没人等待的标准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处理和保存,然后把结论通过无线或有线通讯系统1传送给电梯控制系统4(或监控的安保系统)。如果每层电梯门口设置有两个或以上的数字图像采集机构2,除去一个数字图像采集机构2拍摄电梯门口外还有一个数字图像采集机构2拍摄电梯门旁控制面板上的按钮和运行状况,所有的数字图像采集机构2都将图像传送给计算机3,计算机3把接收到图像和原来存储的没人等待且上下行按钮没有按下的标准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处理和保存,在和电梯的运行情况得出电梯是否需要在该层停留的判断,然后把结论通过无线或有线通讯系统1传送给电梯控制系统4(或监控的安保系统),这样如果没有人等待,即使上下行按钮被按下电梯也不停,或者有什么意外情况可以进行报警和留下记录。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品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品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83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