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壳体动力电池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8679.7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5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君;王鹏;邓平华;吴凯;卢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壳体 动力电池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金属壳体动力电池保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壳体绝缘保护方法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设备选择以电池作为电源,尤其是电动汽车和储能等更是需要大容量的动力电池。
大容量电池虽然能够为电子设备提供足够的能量,但是由于电池在串联成高压系统时金属壳体表面有带电风险,从而导致在金属外壳与电极之间形成高压,会使电芯内部电解液分解和电容效应;另外串并电池系统采用液体冷却散热时由于液体导通也会出现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针对由于上述金属壳绝缘性使电池性能变差或造成危险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高电池性能且安全的电池金属壳以及使用该金属壳的电池。也提供一种电池金属壳的绝缘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金属壳体动力电池保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壳体动力电池保护结构,其包括:金属壳体内,设置在金属壳体内的电芯、所述金属壳内外表面设置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为涂铁氟龙(PTFE)。
所述绝缘层为绝缘钝化层或者绝缘电镀层或者绝缘电泳漆层。
所述绝缘层为2-10um。
所述绝缘层为耐高温绝缘片。
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附属于电池金属壳内外表面的绝缘层,可保证金属壳体电池在串联成高压系统时的绝缘性,有效防止在电池金属壳体与电极之间形成高压后电芯内部电解液的分解和电容效应以及串并电池系统采用液体冷却散热时的安全隐患。保证电池在串并连接使用过程中不会因电池金属壳体表面带电而影响电池性能或出现安全事故。当单个电池内部出现短路时,电池金属壳表面绝缘层可抵抗高温高电压击穿.隔绝问题电池保护相邻电池不发生外部短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照图1,一种金属壳体动力电池保护结构,其包括:金属壳体1内,设置在金属壳体1内的电芯2、所述金属壳体1内外表面设置绝缘层3,绝缘层3为5um。绝缘层3可保证金属壳体1电池在串联成高压系统时的绝缘性,有效防止在电池金属壳体1与电极之间形成高压后电芯内部电解液的分解和电容效应以及串并电池系统采用液体冷却散热时的安全隐患。保证电池在串并连接使用过程中不会因电池金属壳体1表面带电而影响电池性能或出现安全事故。
所述绝缘层3为涂铁氟龙(PTFE)。所述绝缘层通过采用喷涂方法,在金属壳体表面形成一层绝缘涂料层,如涂铁氟龙(PTFE)。
所述绝缘层3为绝缘钝化层或者绝缘电镀层或者绝缘电泳漆层,可以通过采用电化学方法。
所述绝缘层3通过采用附着耐高温绝缘片,在金属壳体表面形成一层内高温绝缘层,如天然云母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86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泄放机构
- 下一篇:集成电路封装片上料机及其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