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伸缩汽车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1046.1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1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廷亮 |
主分类号: | B60N2/66 | 分类号: | B60N2/6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汽车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座椅靠背可以前后移动一定距离的伸缩座椅。
背景技术
现居的人们不管是在车载还是在居家,都会准备很多的靠垫在椅子或者沙发上。而且医生指出,靠垫一定要放在腰部,放到背部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正常人体的腰椎共有5块,因生理的需求它们并不生长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呈中部向前凸出的前凸形,从侧面看,腰椎犹如一座坡度平缓的小包。由于这个生理特点,腰、背不能置于同一平面。所以正确的坐姿应该是,挺胸抬头,当需要靠椅时,腰部挺直,离开椅背,坐沙发时要尽量靠后坐。让臀部坐于沙发面的底端,背部紧靠沙发背。如果在腰部放上一个靠垫,可以使腰部得到有效的承托,维持腰椎的前屈生理,均衡腰椎、腰部肌肉的压力,减轻劳损,增加体感舒适度,预防和改善腰椎不适,对稳定脊柱有好处。其次是靠垫不要太厚,以10厘米高度的软垫为好。这样人体向后压,正好压缩5-8厘米,最符合腰椎的生理前凸。太厚则会造成腰椎的过度前屈。但是,车内由于空间比较狭小,置放靠垫无疑是增加了车内的混乱程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并无在汽车坐垫上设置一体靠垫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局部自由伸缩的可伸缩汽车座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可伸缩汽车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靠背上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动靠垫。活动靠垫内填充材质较软的材料,保证人们在背靠过程中,感觉比较舒适。活动靠垫可以在人为的控制下向前移动0-15cm,移动的距离和速度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调节,活动靠垫反复的前后移动对人们的后背有一个按摩的作用,保证人们在长期驾驶的过程中,可以调节腰椎的压力,使人们更加舒适的开车。
作为优选,活动靠垫高度为0-40cm。从坐垫面向上40cm的空间正是一般人们腰背的位置,维持人们腰椎的正常前屈生理,均衡腰椎、腰部肌肉的压力,减轻劳损,增加体感舒适度,预防和改善腰椎不适,对稳定脊柱有好处。
作为优选,活动靠垫背部设有推动机构。
作为优选,推动机构为液压推动或机械推动或电磁动力推动,或者采用其他的推动方式。
作为优选,可伸缩汽车座椅还包括座椅罩。座椅罩套在整个汽车座椅上,可以使得整个座椅更加美观,也可以避免活动靠垫在前后移动的时候,因为缝隙夹伤人们。
作为优选,靠背上设有导轨,活动靠垫上设有导槽,导槽嵌入导轨中滑动。这样,可以保证活动靠垫的前后移动的方向是固定的,不会左右晃动,保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可伸缩汽车座椅,能够很好的维持人们腰椎的正常前屈生理,均衡腰椎、腰部肌肉的压力,减轻劳损,增加体感舒适度,预防和改善腰椎不适,对稳定脊柱有好处。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汽车座椅的结构简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汽车座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动力推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可伸缩汽车座椅,包括坐垫1和靠背2,靠背2上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动靠垫3。靠背2上设有导轨,活动靠垫3上设有导槽,导槽嵌入导轨中滑动。活动靠垫3内填充材质较软的材料,整个活动靠垫3高度40cm。活动靠垫背部设有推动机构4。可伸缩汽车座椅还还套有座椅罩5。推动机构4为液压推动,活动靠垫3的后方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连接有一个液压缸,电动控制液压缸,再由液压缸带动液压杆运动,使得活动靠垫3向前突出。
推动机构采用机械推动,使用简单的电动连杆机构,或者电动齿轮传动将活动靠垫3向前推动突出。
根据附图3,推动机构采用电磁动力推动,活动靠垫3与铁板6固定连接,连接杆7上设有滑槽,滑槽内嵌有电磁线圈8,电磁线圈8固定连接在车椅靠背2上,活动靠垫3连同铁板6可绕电磁线圈8前后滑动。当电磁线圈8通电的时候,对铁板6产生相互吸引的电磁力,铁板6会向电磁线圈8靠近,连同带动活动靠垫3向前移动,活动靠垫3向前凸起。断电的时候,活动靠垫3由于驾驶者背部的后压,使得往后移动,移动到一定的距离的时候,电磁线圈8通电开始工作。如此周而复始,使得活动靠垫3不断的前后移动,对驾驶者的背部起到一个按摩和缓解疲劳的作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廷亮,未经蔡廷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1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切割装置的污水污物潜水电泵
- 下一篇:七级涡旋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