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1245.2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9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时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时泽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快壶的热管。
背景技术
在申请号为201010583782.8的中国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节能快壶,该节能快壶在壶底设置多根热管(加热管),用于提高热效率。但是,各热管相互独立,热管之间有空档,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布满热管的壶底直径大于火头直径,火焰和热气流比空气轻,向上流动,遇到壶底阻挡,就会展开成蘑菇形,上端呈圆片状紧贴着壶底从热管之间的空档向外流出,这样使位于壶底外侧、不在火头上方的热管下端不能受热,造成热损失,二是将节能快壶放置在锅架上,锅架的爪子会卡在空档里,影响使用,并使节能快壶倾斜,壶水流出,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管,进一步提高节能快壶的热效率,而且使用方便、安全。
上述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这种热管,位于节能快壶壶底,热管为多根,在多根热管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挡圈是通气的。
在多根热管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通气的挡圈,呈圆片状紧贴着壶底流动的热气流从通气的挡圈通过,火焰和热气流小,圆片状的热气流薄,从位于通气的挡圈靠上部分通过,火焰和热气流大,圆片状的热气流集聚变厚,从通气的挡圈靠上部分和靠下部分同时通过,火焰和热气流越大,圆片状的热气流就越厚,就会从通气的挡圈越靠下部分通过,通气的挡圈可适应厚度不同的热气流通过,自动控制热气流向外流出。这样,由于热气流的升力和空气的浮力,热气流在流动状态、在挡圈内自动增压(微压),“窝”在挡圈内、壶底下、热管之间,达到热气流既能全部从通气的挡圈内向外流出、又不从挡圈下端溢出、在挡圈内形成最高压力的临界点,这时热气流温度最高,将热量传给热管和壶底。挡圈下端将锅架的爪子挡住,防止爪子卡进热管之间的空档。
挡圈可以设置通气孔,通气孔为多只且位于挡圈的不同高度,不同厚度的热气流从相应高度的通气孔通过。这种结构可多设置通气孔,通气孔分布均匀,挡圈强度较大。
挡圈可以设置条形通气孔,条形通气孔为多只,其上端和下端分别靠近挡圈的上端和下端,不同厚度的热气流从条形通气孔相应的高度通过。火焰和热气流小,热气流从条形通气孔靠上的部分通过,火焰和热气流大,热气流从条形通气孔靠上和靠下部分的同时通过,火焰和热气流越大越厚,从条形通气孔越靠下的部分通过。采用条形通气孔的挡圈结构比较简单紧凑,便于加工,强度也较大。
挡圈也可以设置通气的下缺口,下缺口为多只且呈条形,与挡圈下端边缘连通。和条形通气孔相比,其区别在于切除条形通气孔下方阻挡热气流的部分,使挡圈内热气流的厚度增加至挡圈下端边缘,热气流的厚度与挡圈和热管的高度相等,提高热效率。为防止下缺口卡住锅架爪子,下缺口的宽度小于锅架爪子的宽度。
挡圈还可以设置通气的上缺口,上缺口为多只且呈条形,与挡圈上端边缘连通。和条形通气孔相比,其区别在于切除条形通气孔上方阻挡热气流的部分。由于火焰和热气流紧贴壶底向外流动,遇到条形通气孔上方部分阻挡,就会提前(而不是紧贴条形通气孔上方部分内侧)向下从条形通气孔流出,窝在壶底的热气流呈截头的锥形,在条形通气孔上方部分内侧附近、壶底下形成热气流达不到、整体呈环形、截面呈倒置直角三角形的受热死角。采用上缺口使挡圈内、壶底下的热气流成为圆柱形,清除受热死角,提高热效率。
利用金属的弹性,挡圈套在多根热管最外侧的一圈外即可使用。
作为优选,挡圈内侧壁连接最外侧的一圈热管,有利于挡圈吸收的热量传到热管且使两者连为一体。
挡圈内侧壁与最外侧的一圈热管的连接可以是焊接,可使两者连接牢固。
作为另一优选,挡圈上端连接壶底,有利于挡圈吸收的热量传到壶底且使两者连为一体。
挡圈上端与壶底的连接可以是焊接,可使两者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节能快壶的热效率,使用方便安全,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热管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热管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热管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热管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四种实施方式所示,这种热管1位于节能快壶壶底2,热管1为多根,在多根热管1最外侧的一圈外设置挡圈3,挡圈3是通气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时泽,未经孙时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1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