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腔负压冲洗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3747.9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刚;张腾;蒋静宜;高柯;曹卫咚;侯新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3/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腔负压 冲洗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引流管,特别是一种用于腹腔冲洗的三腔负压冲洗引流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用引流管很难做到腹部局部冲洗引流,即现有引流管和冲洗管为分开的两根管,一根冲洗,另一根用于引流,由于两根管的开口通常在腹腔内难以定位,有时候可能相距较远的距离,从而感染坏死病灶的冲洗液容易扩散到其他清洁部位,反而造成新的不必要的感染,加重了病情,给医务人员的治疗造成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腔负压冲洗引流管,可以避免感染坏死病灶的冲洗液扩散到其他清洁部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腔负压冲洗引流管,引流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孔,引流管内设有负压吸引管和冲洗液管;
负压吸引管通过控制器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冲洗液管通过控制器与冲洗液供应装置连接。
所述的负压吸引管和冲洗液管的末端开口位于引流管内。
所述的引流管内还设有内调节管。
所述的内调节管与引流管成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腔负压冲洗引流管,通过采用在引流管内设置负压吸引管和冲洗液管的方式,实现可持续不间断地局部冲洗引流,避免了感染坏死病灶的冲洗液对其他清洁部位造成的不必要的感染,对病人的康复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引流管的外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孔,可有效防止引流物堵管,也方便引流。
优化的方案中,在引流管内还设有活动的内调节管,通过调节内调节管在引流管内的位置,位于内调节管上端以上的孔处于开启状态,可以实现冲洗和引流,而位于内调节管遮挡部位的孔被封堵,从而将冲洗引流限制在更小的局部范围,有效地进行局部冲洗。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提高了肠瘘的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中,一种三腔负压冲洗引流管,引流管6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孔7,引流管6内设有负压吸引管4和冲洗液管5;
负压吸引管4通过控制器2与负压吸引器1连接,负压吸引管4用于引流冲洗后的液体。冲洗液管5通过控制器2与冲洗液供应装置3连接。所述的冲洗液供应装置3通常为置于高处的冲洗液瓶,也有采用液体泵驱动的冲洗液。冲洗液供应装置3用于提供进行冲洗的液体。
所述的控制器2为手动调节阀或自动控制的电磁阀。控制器2通过调节过流面用于控制冲洗液流量的大小或负压的大小。
所述的负压吸引管4和冲洗液管5的末端开口位于引流管6内。进入的冲洗液经过引流管6外壁上设有的多个孔7进入冲洗部位,清洗后的液体也要通过这些孔7再进入到负压吸引管4内,从而操控较为方便,特别是有效地控制了负压吸引管4和冲洗液管5的末端开口的位置以及二者之间的距离,确保冲洗和引流被限制在有病灶的局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图3中,在所述的引流管6内还设有内调节管8。所述的内调节管8与引流管6成滑动配合。通过调整内调节管8在引流管6内的位置,位于内调节管8上端(以图2中的上方为上端)以上的孔7处于开启状态,可以实现冲洗和引流,而位于内调节管8遮挡部位的孔7被封堵,从而将冲洗引流限制在更小的局部范围,更有效地进行局部冲洗。本实施例对于腹腔较深部位的冲洗引流尤其有效。引流管6由生物安全性高、人体相容性好、具有生理惰性纯硅胶材料制成,但是其通常较软,设置的内调节管8可以加强引流管6的的强度,从而更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时,将本实用新型根据病灶的局限部位放置好,连接负压吸引器1和冲洗液供应装置3,冲洗液供应装置3的药物冲洗液通过重力作用或泵的推动进入冲洗液管5,经图1、图2中的多个孔7冲入病灶内;同时在负压吸引器1的负压作用下,把病灶区的液体经过孔7吸进负压吸引管4,然后排出体外,如此循环,达到清洗病灶的目的。
根据病情特点,可调节控制器2来控制液体流量和负压大小,以此来控制清洗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清洗效果。根据病灶的范围,调节内调节管8在引流管6的位置,从而调整冲洗引流范围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未经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37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治疗袋
- 下一篇:药液输完自动报警输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