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烟自动锡渣回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3971.8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5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阳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一帆 |
主分类号: | C22B25/06 | 分类号: | C22B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烟 自动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锡渣回收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烟自动锡渣回收机。
背景技术
为提倡环保节能,废物利用的宗旨,现在对废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很多,锡渣就是其中的一项。现有技术中的锡渣回收机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例如会不能很好的将废渣和新锡的分离开,同时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废弃烟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锡渣回收机的缺陷,提供一种无烟自动锡渣回收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烟自动锡渣回收机,包括锡渣入口、分离回收组件和废渣排出口,锡渣入口连接分离回收组件,分离回收组件连接废渣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回收组件包括加热内胆、电动机和搅拌杆,所述电动机连接带动搅拌杆旋转,所述搅拌杆设置于加热内胆中。
上述一种无烟自动锡渣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内胆包括热熔内胆和设置于热熔内胆外壁上的加热管,所述废渣排出口连接在热熔内胆的上方。
上述一种无烟自动锡渣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包括主转动杆,所述主转动杆上缠绕设置有复数圈螺旋桨叶。
上述一种无烟自动锡渣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的主转动杆下端连接有一个圆盘,所述圆盘上设置有复数个废渣排离片,所述每块废渣排离片上都设置有对应的安装孔,所述每块废渣排离片上的安装孔通过圆环串连。
上述一种无烟自动锡渣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内胆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排出液态新锡的新锡排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能够有效的分离废渣和新锡,使得回收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工作的时候产生的烟雾很少,对环保也作出了贡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加热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搅拌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参看图1,一种无烟自动锡渣回收机,包括锡渣入口100、分离回收组件200和废渣排出口300,锡渣入口100连接分离回收组件200,分离回收组件200连接废渣排出口300。
分离回收组件200包括加热内胆210、电动机220和搅拌杆230,电动机220连接带动搅拌杆230旋转,搅拌杆230设置于加热内胆210中,加热内胆210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排出液态新锡的新锡排出口400。
参看图2,加热内胆210包括热熔内胆211和设置于热熔内胆211外壁上的加热管212,废渣排出口300连接在热熔内胆211的上方。
参看图3,搅拌杆230包括主转动杆231,主转动杆231上缠绕设置有复数圈螺旋桨叶232。搅拌杆230的主转动杆231下端连接有一个圆盘233,圆盘233上设置有复数个废渣排离片234,每块废渣排离片234上都设置有对应的安装孔235,每块废渣排离片234上的安装孔235通过圆环236串连,通过圆环236将废渣排离片234串联起来,使得整个主转动杆231的结构更加稳定。电动机220带动主转动轴231转动时,带动螺旋桨叶232旋转,同时带动圆盘233和圆盘233上的废渣排离片234旋转。
本产品工作的时候,锡渣从锡渣入口100进入到分离回收组件200中,然后电动机220带动搅拌杆230转动,由于新锡的密度大于废渣的密度,所以在旋转的螺旋桨叶232的作用下,废渣会漂浮到热熔内胆211的上端,而新锡则沉到热熔内胆211的下部。废渣在热熔内胆211的上端漂浮,然后由于旋转的废渣排离片234的作用将废渣吹动到废渣排出口300,再由废渣排出口300将废渣排出;而沉在热熔内胆211下部的新锡,在热熔内胆211外壁上的加热管212的加热下溶化变成液态锡,最终由新锡排出口400排出,完成回收。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一帆,未经阳一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39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托车右前脚蹬总成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芯片级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