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车辆驻车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4383.6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1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龙;郑勇;郭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3/00 | 分类号: | B60T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车辆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车辆驻车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运行时,有时会遇到因意外需要停车进行临时修理或者停放于坡路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由于一般车辆均不带任何驻车限位装置,因此不得不临时寻找一些木块、石块或砖块等用于车辆的驻车限位,这些临时停车防滑装置并不易寻找,其坚硬的棱角容易损坏车辆,或者因形状不规则而导致停车不稳,甚至会发生遛车危险,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因此对车辆进行有效限位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临时需要检修的车辆进行有效限位。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车辆驻车限位装置,包括:
柱状体,所述柱状体包括:
第一斜板,其为一与车轮弧度相同的内凹的侧面;
底板,其为与所述侧面相邻的侧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上设有防滑凸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柱状体的纵截面为三边形;
第一斜板、与所述第一斜板相邻的第二斜板、底板三者之间由两块相对的支撑板封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斜板和/或两块支撑板上冲压有至少一道加强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为长方形,两块所述支撑板对称并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条边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两块支撑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之间的两个或多个之间焊接连接或一体式冲压成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固定托架,沿所述第一斜板的横向套在第一斜板和两块支撑板的外面,其两端开设有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弹性卡箍,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托架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弹性卡箍的中部有一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连接处吻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弹性卡箍为由U型条,U型条的开口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托架上,其U型底部为自由端。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第二斜板上设有把手。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楔形(具有与车轮形状对应的内凹形的第一斜板)结构的限位装置,能够在车辆需要停车检修时,起到安全可靠的驻车限位作用;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车辆驻车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车辆驻车限位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车辆驻车限位装置固定到车架上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1:车架;2:支撑板;21:加强筋;4:第一斜板;41:加强筋;5:第二斜板;51:把手;6:固定托架;61:螺孔;62:螺钉;7:弹性卡箍;8: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车辆驻车限位装置,主要包括一个柱状体,该柱状体包括第一斜板和底板。第一斜板构成柱状体的侧面,第一斜板为与车轮弧度相同的内凹的侧面。底板构成柱状体的另一个与第一斜板相邻的侧面。在使用该便携式车辆驻车限位装置进行限位的时候,底板是放置到底面上的,为了防止滑动,在底板上设置防滑凸纹。该便携式车辆驻车限位装置的主要工作面为第一斜板和底板,因此,对该柱状体具体为何种形状、侧面数并没有特殊要求。下面结合图1和图2介绍一种具体形状的便携式车辆驻车限位装置。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车辆驻车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限位装置为钢板冲压焊接而成的柱状体,具体地,可采用镀锌防锈钢板制成。该装置包括底板(未标示),两块支撑板2,第一斜板4和第二斜板5,五者一起构成截面为近似三角形的柱状体,两块支撑板2分别构成该柱状体的上下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43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