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尿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5597.5 | 申请日: | 201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3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成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0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尿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尿管,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上某些情况下需要给病人留置导尿管以帮助病人排尿,即将导尿管从病人的尿道口穿入从而进到病人的膀胱内,以使膀胱内的尿液经由导尿管的排尿通道排出。然而,在临床医学操作中经常遇到留置导尿管失败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尿道狭窄或者内镜手术操作后尿道不平整造成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尿道不平整或者部分梗阻,顺利地将导尿管插至膀胱,有利于节省手术时间,保证手术质量的导尿管,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导尿管留置操作困难,手术效率较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管体,管体前端侧壁设有至少一个进尿口,近靠进尿口的管体管壁上设置有水囊,管体末端形成有出尿口和水囊注水口,管体内形成有连通进尿口和出尿口的排尿通道及连通水囊和水囊注水口的注水通道,所述管体前端端部形成有导丝孔,导丝孔在管体前端端面形成导丝口,所述导丝孔与排尿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在管体前端端部设置导丝孔,针对后尿道不平整和部分尿道狭窄病人,通过尿道镜或者其他方式从膀胱到尿道外口留置一条导丝,然后将尿道外口的导丝穿过导丝口进入到导丝孔内,进而进入到与导丝孔连通的排尿通道,即可使导尿管可以顺利地沿着导丝进到膀胱,从而避免导尿管前端进入尿道岔道,从而保证留置导尿管顺利完成,有利于节约手术时间,减轻病人创伤及痛苦。
作为优选,所述导丝孔与排尿通道同轴,从而便于导丝穿过导丝孔进入排尿通道,利于导尿管沿导丝进入到膀胱。
作为优选,所述进尿口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管体前端两侧,便于膀胱内的液体进入到排尿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前端侧面形成有冲洗通道出尿口,管体末端形成由冲水通道进水口,管体内形成有连通冲洗通道出尿口和冲洗通道进水口的冲洗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冲洗通道出尿口和进尿口分别位于管体前端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进尿口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管体前端的同一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丝孔孔径小于排尿通道的孔径。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克服尿道不平整或者部分梗阻,顺利地将导尿管插至膀胱,有利于节省手术时间,保证手术质量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管体1,管体1的前端侧壁设有两个进尿口2,两个进尿口2对称分布在管体前端两侧,近靠进尿口2的管体管壁上设置有水囊3,管体末端形成有出尿口4和水囊注水口5,管体内形成有连通进尿口2和出尿口4的排尿通道6及连通水囊3和水囊注水口5的注水通道7,管体前端端部形成有导丝孔8,导丝孔8在管体前端端面形成导丝口9,导丝孔8与排尿通道8同轴且连通,导丝孔8的孔径小于排尿通道6的孔径。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包括管体1,管体1的前端侧壁设有两个进尿口2,两个进尿口2位于管体前端的同一侧壁上,管体前端相对于进尿口2的另一侧壁形成有冲洗通道出尿口11,近靠进尿口2的管体管壁上设置有水囊3,管体末端形成有出尿口4、水囊注水口5和冲水通道进水口10,管体内形成有连通进尿口2和出尿口4的排尿通道6、连通水囊3和水囊注水口5的注水通道7及连通冲洗通道出尿口11和冲洗通道进水口10的冲洗通道12,管体前端端部形成有导丝孔8,导丝孔8在管体前端端面形成导丝口9,导丝孔8与排尿通道8同轴且连通,导丝孔8的孔径小于排尿通道6的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55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