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生产线传感器机械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6437.2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5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方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亚联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3/08 | 分类号: | G01D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25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生产线 传感器 机械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生产线传感器机械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管或钢板自动加工生产线上,对钢管输送位置检测和确认是自动化生产的必须手段,尤其是大型钢管,如大直缝钢管成型机的前、后钢板加工设备的传感器,需要准确检测钢管的移动位置,以给自动化设备提供输入信号。原有传感器是直接安装在支架的上部,与钢管或钢板保持一定的距离,在钢板和钢管换型号时,需要通过人工来调整传感器的高度,尤其是在钢板、钢管端部变形时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更换钢板、钢管型号时,人工忘记调整,在钢板或钢管端口出现变形时就会将传感器撞坏。如果传感器与钢管或钢板保持的距离较大时,传感器检测不到信号或信号不稳定,影响自动作业流程,而距离小时则容易被撞坏,这样传感器的故障率和损坏率是很高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钢管生产线上现有检测设施容易损坏传感器的缺陷,提供一种钢管生产线传感器机械保护装置。其可以在避免传感器不被损坏的同时保证可靠的检测结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管生产线传感器机械保护装置,包括滚轮、摇臂、支架、拉力弹簧、支撑臂及传感器。所述摇臂的一端设有所述滚轮,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拉力弹簧连接在所述支架的顶部和所述摇臂的中部,所述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调整支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支撑臂连接在所述摇臂的中部,在所述支撑臂下部靠近所述传感器处设有感应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滚轮上部没有钢管时,摇臂受拉力弹簧的作用向上抬起带动感应板偏离传感器的感应范围,使传感器发出无钢管到位信号;当钢管移动到滚轮上部时,钢管向下压住滚轮使感应板进入传感器的感应范围,从而使传感器发出钢管到位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可以采用与钢管直径相适配的滚轮接触钢管,可有效避免滚轮与钢管的硬性撞击,使这个系统柔和动作,避免了设施损坏;另外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范围大的特点,具有保护能力强,使自动化设备动作可靠,实用周期长等优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支架与摇臂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与普通铰链连接相比摇臂活动更加灵活。
进一步,所述支架还配有底座。由于大型钢管的检测滚轮比较大,底座可使系统支撑可靠。
进一步,所述滚轮是尼龙滚轮或橡胶滚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与采用刚性滚轮相比,这类滚轮不会与钢管发生硬性磕碰。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设有方便所述传感器调整支架上、下调节的第二通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不同钢管大小在调整摇臂初始位置的同时,灵活调整传感器的上下位置,以适应钢管的位置变化。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设有调节所述摇臂初始高度位置的第一通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不同钢管大小调节摇臂初始高度位置。
进一步,所述摇臂上设有调整所述支撑臂初始位置的第三通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支撑臂初始位置沿第三通槽调节。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调整支架上设有调整所述传感器左右位置的第四通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配合感应板的左右位置调整传感器的左右位置。
进一步,在所述摇臂和所述支架之间还设有仰角限位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不同的钢管直径对滚轮最高位高度要求,通过调节仰角限位杆在第三通槽的固定位置,可以确定摇臂的仰角位置,避免因滚轮位置过高而阻碍钢管通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在图1和图2中,1、钢管,2、滚轮,3、摇臂,4、支撑臂,5、传感器,6、传感器调整支架,7、感应板,8、第二通槽,9、支架,10、轴承,11、拉力弹簧,12、底座,13、仰角限位杆,14、第一通槽,15、第三通槽,16、第四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亚联钢管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亚联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64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检测智能红外气体传感器
- 下一篇:电煅炉余热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