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钻进取芯装置的气动潜孔锤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7841.1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9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戴若丁;于开波;范春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06 | 分类号: | E21B4/06;E21B1/30;E21B25/0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钻进 装置 气动 潜孔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勘察工程钻探岩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钻进取芯装置的气动潜孔锤。
背景技术
气动潜孔锤是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利用潜孔锤对钻头的冲击作用来破碎岩石,同时用压缩空气作为洗井介质,携带岩屑上返地表面。目前在岩层中采用气动潜孔锤冲击回转钻进方法时,一般都使用全破碎锤头,即:钻进过程中将岩石振冲磨碎成岩粉和碎屑,由空压机给风冷却锤头同时将岩粉吹出钻孔,该种作业方式优点是钻进效率高,缺点是无法取得岩心试样,不能满足工程地质勘察要求。而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取岩心样进行岩石试验时,必须采用上述回转钻进方法。所以想做到既能随时取样又能不影响工程进度是很难的。尤其在中国北方回转钻进方法冬季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且效率较低,很难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提高气动潜孔锤钻进效率又满足提取岩心试样、进行岩石试验要求的带有钻进取芯装置的气动潜孔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钻进取芯装置的气动潜孔锤,包括与钻机相连接的钻杆,与此钻杆相连接的潜孔锤冲击器和带通风孔的双环梯形合金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孔锤冲击器与一个变形接手相连接,此变形接手与一个岩心内管球状连接器相连接,此岩心内管球状连接器与一个岩心内管相连接,此岩心内管上设有一个同心的岩心外管,此岩心外管的上端与所述的变形接手相连接,所述岩心外管和岩心内管的下端均与所述的双环梯形合金钻头相连接,所述岩心内管的上端与所述的岩心内管球状连接器相连接,所述的变形接手上设有限位压板,所述岩心内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岩心外管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通气间隙。
所述的变形接手为上部设有中心孔、中部设有与所述中心孔相连通的一组倾斜通孔、底部设有球面凹槽的回转体,所述的一组倾斜通孔与所述的通气间隙相连通,所述的岩心内管球状连接器与所述的球面凹槽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的钻进取芯装置设在气动潜孔锤上可灵活拆卸,当气动潜孔锤冲击回转作业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需要提取岩心层位样本时,便通过增加钻进取芯装置来采取岩芯样本,即保证了气动潜孔锤的高效钻进,同时又能随时采取岩心进行试验,方便实用,改造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钻进取芯装置的气动潜孔锤,包括与钻机相连接的钻杆1,与此钻杆1相连接的潜孔锤冲击器2和带通风孔的双环梯形合金钻头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孔锤冲击器2与一个变形接手3相连接,此变形接手3与一个岩心内管球状连接器7相连接,此岩心内管球状连接器7与一个岩心内管10相连接,此岩心内管10上设有一个同心的岩心外管9,此岩心外管9的上端与所述的变形接手3相连接,所述岩心外管9和岩心内管10的下端均与所述的双环梯形合金钻头11相连接,所述岩心内管10的上端与所述的岩心内管球状连接器7相连接,所述的变形接手3上设有限位压板6,所述岩心内管10的外表面与所述岩心外管9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通气间隙8,此通气间隙8与所述的双环梯形合金钻头11上的通风孔相连通,岩心碎末可通过双环梯形合金钻头11上与岩心内管10相通的通孔进入到岩心内管里。
所述的变形接手3为上部设有中心孔4、中部设有与所述中心孔4相连通的一组倾斜通孔5、底部设有球面凹槽12的回转体,所述的一组倾斜通孔5与所述的通气间隙8相连通,所述的岩心内管球状连接器7与所述的球面凹槽12滑动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岩心取样作业时,根据勘察方案设计,钻孔深度钻至要求取岩心样本的位置后,采用低速,利用高压风来冷却双环梯形合金钻头,岩心样本进入内管,然后卸下双环梯形合金钻头取出岩心样本,完成取样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未经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78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具标记结构
- 下一篇:轮毂、键套一体式动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