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架移动式造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9928.2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7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岑宏;朱克诚;牙高峰;陈熙强;陆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6 | 分类号: | E01D21/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53000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造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桥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架移动式造桥机。
背景技术
国内外常规的移动模架造桥机都是在原位拼装,然后在0号桥台后的路基上或者已浇筑后的桥面上行走,而且只能从桥梁的首跨开始施工,不能满足在特定情况下的连续梁桥面系施工时,移动模架造桥机连续跨过多孔空跨,然后再从桥跨中部开始逐孔现浇制梁的工况。我国铁路的大桥第4跨至第10跨一联6×32米900吨连续箱梁现浇的施工工况,要求移动模架造桥机必须从0号桥台位后的路基上拼装后,通过造桥机自动走行,首先连续跨过3孔空跨后,从第4跨开始再逐孔现浇连续箱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双向纵移、双向施工的模架移动式造桥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架移动式造桥机,包括承重主梁,设在承重主梁前端的前端导梁,设在承重主梁上的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在所述的承重主梁上设有前过空跨支撑架和后过空跨支撑架,所述的前过空跨支撑架和后过空跨支撑架分别由固定在所述的承重主梁上的横梁和设置在所述的横梁两端的调节支撑立柱组成,在所述的承重主梁后端设有后端导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模架移动式造桥机,采用上承式结构,承重的主梁系统位于桥面上方,外模系统吊挂在承重主梁上,主梁系统通过支腿支撑在梁端、墩顶。移动模架造桥机过空跨时,前后两个支腿的转换必须在墩顶完成,本过空跨移动模架造桥机在承重主梁的特定位置,独特设计了前过空跨支撑架和后过空跨支撑架,两条前过空跨支撑架和后过空跨支撑架横穿承重主梁并与承重主梁螺栓联接,前过空跨支撑架和后过空跨支撑架的两端的立柱分别支撑在桥墩的两端,前过空跨支撑架和后过空跨支撑架在前后支腿转换前支撑整个移动模架的自重,前后两个支腿的转换则可脱空在承重主梁上前后移动实现。移动模架造桥机过空跨原理:前端导梁到达前方桥墩时承重主梁停止前进,此时模架重心在第二支腿、第三支腿之间,移动模架由第二支腿、第三支腿两个支腿支撑;第一支腿即可脱空沿着承重主梁轨道运行到前方桥墩上,安装第一支腿,移动模架由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三个支腿支撑,此时移动模架为超静定体系;接着承重主梁在3个支腿上继续前移,当移动模架重心通过第二支腿,位于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之间时,移动模架停止前进,第三支腿脱空,移动模架由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两个支腿支撑;第三支腿脱空沿着承重主梁轨道运行到第二支腿所在的桥墩位置;利用承重主梁上的后过空跨支撑架支撑移动模架,此时移动模架由第一支腿和后过空跨支撑架支撑,第二支腿脱空前移,第三支腿补充到第二支腿位置;后过空跨支撑架落梁,此时移动模架由第三支腿和第一支腿受力,完成支腿转换;依次类推,移动模架即可通过空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在空载条件下可连续跨过多个空墩、到达既定位置后逐孔现浇制梁,施工完毕后反向自动行走,跨空跨返回0号桥台,可双向纵移、双向施工的模架移动式造桥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剖示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剖示图;
图4是沿图1中C-C线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承重主梁2前端设有前端导梁10,后端设有后端导梁1,在承重主梁2上设有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和第三支腿15,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和第三支腿15分别设有制梁时用的制梁立柱19和过空跨时使用、制梁时拆除的过孔支架20,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和第三支腿15与承重主梁2之间分别设有纵称机构13和横称机构14,承重主梁2上设有第一小支撑杆9、第二小支撑杆7、第三小支撑杆6、第四小支撑杆5和第五小支撑杆3,在承重主梁2上设有前过空跨支撑架8和后过空跨支撑架4,前过空跨支撑架8和后过空跨支撑架4分别由固定在承重主梁2上的横梁16和设置在横梁16两端的调节支撑立柱17组成,在承重主梁2上通过挑梁21和吊杆22、吊梁23连接有外模系统18和底模架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9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管廊二通接头
- 下一篇:铁路桥墩分层施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