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转式烘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9994.X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4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荣;王云锋;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巽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5/16 | 分类号: | F26B25/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4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式烘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回转式烘干机是物料加热干燥装置,使筒体内的物料通过折返、扬料等操作,将物料烘干。但回转式烘干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其体积庞大,造成了各个部分存在较大的温差,从而引起筒体与各个连接件膨胀,尤其是筒体与进风口、出风口的连接处非常容易出现损坏,造成密封不严。由于筒体是转动的,而进风口、出风口采用静止的方式,为了提高其密封性,一般采用迷宫式密封方式,但其密封性密封负压较小,只能应用微负压或常压状态,限制了回转式烘干机的应用空间,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回转式烘干机,对现有技术中的回转式烘干机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以提高回转式烘干机的密封性能,提高回转式烘干机工作时的负压承受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回转式烘干机,其包括同轴套列的回转筒体、供气管路与排气管路,其中,该回转筒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与进风装置与出风装置相连通;供热管路的一端与进风装置相连通,排气管路的一端与出风装置相连通,该供热管路的一端及排气管路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静密封盘,回转筒体进风口、出风口上分别设置有与静密封盘相适配的动密封盘,静密封盘与动密封盘之间设置有由软性耐磨材料制成的盘根。
所述的回转式烘干机,其中,上述盘根为石墨盘根
所述的回转式烘干机,其中,上述回转筒体内设置有用于扬料的螺旋叶片与间断螺旋扬料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转式烘干机,在静密封盘与动密封盘之间设置石墨盘根,动密封盘固定在回转筒体上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其相对于静密封盘转动,石墨盘根起到了动态密封的效果,其体积较小,大大减少了耗材,而且其结构体积是迷宫式密封方式的1/3一下,在运行过程中其泄漏量几乎为零,使回转式烘干机工作负压达到3000KPa,提高了回转式烘干机的密封性能,提高了回转式烘干机工作时的负压承受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筒体的密封结构的剖面示意筒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式烘干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清楚、明确,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式烘干机,采用在动、静密封盘之间设置石墨盘根的机械接触密封方式,替代现有技术中迷宫式密封方式,提高了回转式烘干机的密封性能,提高了回转式烘干机工作时的负压承受能力,拓展了其应用空间。如图1所示的,回转式烘干机包括同轴套列的回转筒体1、供热管路与排气管路,该回转筒体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技术形式。
该回转筒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为了描述方便,如图1所示的,仅以回转式筒体1上的进风口2为例进行说明。进风口2与出风口分别与进风装置与出风装置相连通;供热管路的一端与进风装置相连通,排气管路的一端与出风装置相连通,该供热管路的一端及排气管路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静密封盘3,回转筒体1的进风口2、出风口上分别设置有与静密封盘3相适配的动密封盘4,静密封盘3与动密封盘4之间设置有由软性耐磨材料制成的盘根5,比如石墨盘根、四氟乙烯盘根或其他软性耐磨材料制成的盘根。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性能,回转筒体1内设置有用于扬料的螺旋叶片与间断螺旋扬料板,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形式的扬料机构。并且散热管路包括多个内烟管、多个环形烟管与多个径向烟管,内烟管之间、环形烟管之间以及内烟管与环形烟管之间均通过对应的径向烟管相连通。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巽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巽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99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