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0407.9 | 申请日: | 201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6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木内一之;花井启臣;河边茂树;川西道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装置 粘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尤其涉及在电解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的组装中在与电解液接触的部分或有可能与电解液接触的部分使用的粘合带。
背景技术
电化学装置在其制造工序中多使用粘合带。例如,锂离子电池在其制造工序中,在防止由异物、毛边等引起的隔离膜被贯穿、防止活性物质剥脱、在将电极板与隔离膜等的层叠体卷绕而装到电池壳体内时固定卷的尾部等各种用途中使用粘合带。
尤其对于在锂离子电池内部等有可能接触电解液的部分贴合的粘合带,要求具有即使在电解液中浸渍也能保持被粘物的优异粘接性,为了提高粘合带的粘接性而加厚粘合剂层时,粘合剂会变得容易从端面渗出,即容易发生“粘合剂渗出”,在卷绕电极板与隔离膜的层叠体时,存在所渗出的粘接剂会贴附在相对的隔离膜上等难以进行卷绕操作的问题。
另外,近年来,期望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容量,为此而期望将粘合带的厚度减小至极薄。然而,减小粘合剂层的厚度时,虽不容易发生上述“粘合剂渗出”,但存在粘接性方面会变得不充分的问题。这是因为,粘合带在电解液中剥脱时,活性物质会脱落,进而由于溶出到电解液中的粘合成分与电解质反应而使得电解液特性降低、电池特性降低(专利文献1等)。
此外,粘合带主要由基材和粘合剂构成,但已知的是,通常的粘合带在基材和粘合剂层中吸收并保有空气中的水分,将这种粘合带用于电化学装置时,会由于基材和粘合剂层中保有的水分放出到电解液中而使电化学装置发生缺陷。尤其,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中的锂盐的反应性高,会立即将放出到电解液中的水分还原分解,因此会引起电池的内压上升、电池部件的腐蚀等,电池特性容易降低。
即,现状是,尚未发现不容易发生“粘合剂渗出”、粘接性优异且水分的含量极低的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764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其水分的含量极低,不容易发生“粘合剂渗出”,且即使与电解液接触也不会剥脱。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具有特定厚度的塑料系基材上层叠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的具有特定厚度的粘合剂层而得到的粘合带不容易发生“粘合剂渗出”,粘接性优异,并且由于吸水率极低,因而用于电化学装置时,可以防止由于粘合带自身所含有的水分引起的电化学装置的缺陷的发生。本发明是基于这些认识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其为用于电化学装置的粘合带,且其在厚度为8~100μm的塑料系基材的至少一面层叠有厚度为1~15μm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层。
优选的是,所述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具有凝胶率为60%以上的粘合剂层,且在23℃下、在水中浸渍24小时之后的吸水率为0.2%以下。
作为丙烯酸系粘合剂,优选含有如下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其是将至少包含含有碳数6~1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单体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的,且所述单体成分的80重量%以上为所述含有碳数6~1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另外,作为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优选为羟基或羧基。
构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1~10重量%优选为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单体。
作为含有碳数6~10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甲基)丙烯酸壬酯中的一种以上物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不容易发生“粘合剂渗出”,且即使浸渍在电解液中也能维持优异的粘接性,即使在电解液中也能持续地保持被粘物。进而,由于吸水率低、粘合带自身的水分含量极低,因此即使贴合在电化学装置上使用,也不会因水分而引起电化学装置的缺陷。因此,在电化学装置用途、尤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中,可以应用于在电解液中浸渍的部位或有可能与电解液接触的部位来抑制电解液劣化、电池的内压上升以及电池部件腐蚀等缺陷的发生,并且防止由异物、毛边等引起的隔离膜被贯穿,防止活性物质剥脱,改善将电极装到电池壳体内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04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