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电直读M_BUS远传智能水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2903.8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4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叶立平;马圣;张望;曹斌;杨焕诚;吴峰毅;单仁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威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6 | 分类号: | G01F15/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直读 m_bus 智能水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直读M_BUS远传智能水表。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光电直读技术的M-BUS远传智能水表主要由基表和光电采集板组成,其中基表具有水表阀门、光电直读模块,光电采集板具有MCU和光电直读控制模块,由于光电直读是直接采集表头字轮的信息,电路模块必须嵌入表头字轮内,表头与阀门是两个独立部分,无法用一个电路板实现阀门和数据采集两项功能,以前光电直读水表都是不带阀控功能,这种水表能够对表的读数进行远传,但在用户拖欠水费的情况下不能关闭阀门停水,从而使管理工作出于被动局面,无法对欠费情况进行有效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能控制水阀开关的光电直读M_BUS远传智能水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光电直读M_BUS远传智能水表,包括水表阀门、阀门电源开关、光电直读模块、光电采集板、MCU, 还包括阀门驱动电路和堵转检测电路,阀门驱动电路和堵转检测电路与MCU连接,MCU与阀门电源开关连接,由MCU控制阀门驱动电路并检测堵转电路信号,控制阀门电源开关来控制水表阀门的通断。
所述MCU采用两个,一个是副MCU用于控制光电采集板进行数据采集,一个是主MCU用于负责对外通信,主副MCU之间使用串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交换。所述阀门驱动电路主要有六个开关管组成,采用类桥型结构。所述堵转检测电路主要由正反两个堵转检测三极管组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现有的光电直读M_BUS远传智能水表上增加了阀门驱动电路和堵转检测电路,当阀门堵转时候检测三极管会有很大电流,MCU检测IO口出现高电,将关闭阀门电源开关,从而起到控制水表阀门关闭或开启的作用,由此对欠费户可以通过关闭水表阀门来提醒用户按时缴费,使管理更加科学和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M_BUS阀控远传智能水表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阀门驱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控板和光电板。由于水表结构及空间所限定,采用双MCU框架,两MCU使用串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主MCU负责对外通信,各个模块的电源供电,阀门控制与检测等。副MCU是控制光电板进行数据采集,与主MCU是串口通信。由于主MCU对外通信还需要一个串口,所以主MCU与副MCU通信采用IO口模拟串口实现。主控板包括电源单元、主MCU、阀门驱动电路单元。电源单元是整个系统供电部分, 包括M_BUS接收芯片(TSS721A),以及给阀门供电的高效率BUCK芯片(LM5007)。主MCU是水表主处理芯片,采用了最新微功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Atmega48PA作为主芯片。阀门驱动电路是采用类桥型结构,不会出现共态现象。副MCU是控制光电板进行数据采集,与主MCU是串口通信。由于主MCU对外通信还需要一个串口,所以主MCU与副MCU通信采用IO口模拟串口实现。
从图2可以看出阀门驱动由6个开关管组成(V11,V13,V14, V15,V17,V18)。当只有V11导通时候,V14,V18才导通,当只有V17导通时候,V13,V15才导通,这种结构相对于H桥没有共态现象,所以不用考虑开关管的动作时间。V10,V16 是阀门正反堵转检测三极管,当阀门堵转时候会有很大电流,而导致V14,V15处于放大状态,当此三极管Vce大于0.7V时,V10,V16就会导通,主MCU只要在开关阀过程中判断检测IO口是否出现高电平,出现堵转后立刻关闭阀门电源开关,防止拉低总线电压导致系统处于异常工作。在阀门启动时候会有一个瞬间大电流,所以在开启阀门后需要延时一定时间才进行判断。由于V10,V16未导通是高阻状态,可以采用线或方式,只需用一个IO口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威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威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2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