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3782.9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5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成;霍存德;张景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春青山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 | 分类号: | H01M4/139;H01M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动力电池 防皱 碾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制作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成本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是采用两种涂布方式:间歇涂布方式和条状涂布方式。间歇涂布方式由于在涂布的起始(头)与结束位置(尾)有边缘效应,造成极片的不一致,从而造成电池性能的下降,在制作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将此方式舍弃;条形涂布的方式,由于极片是连续涂布的,极片的一致性好,没有头、尾的边缘效应,已经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然而,条形涂布在每个涂布区域之间会有未涂布的区域,在碾压时,由于带料部位会发生延展,而未涂布区域没有被碾压,不会产生延展,这样由于应力作用在未涂布区域会造成皱褶,在收卷时由于褶皱的积累,褶皱会将上面的极片顶破,造成极片断带。
目前采用的防褶皱碾压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极片从未涂布区域分切,分成几个小卷,然后进行碾压,这样避免了碾压区域与未碾压区域应力的产生,但是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投资设备成本;二是使用热压的方式,将碾压辊加热到120℃,通过热压的方式来延缓应力的产生,但这种方式不能完全消除褶皱,在连续碾压10米左右的极片后,会有几个褶皱的发生,而褶皱部位的极片要废弃,从而造成成品率的下降,生产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制作时存在有褶皱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包括机架,机架上顺次设置有放卷机构、碾压机构和收卷机构,所述放卷机构与所述碾压机构之间还设置有通过热辐射对极片加热的高频加热装置。
上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其中,所述碾压机构与所述收卷机构之间设置有出极片角度调整轴。
上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其中,所述高频加热装置连接有冷却水管。
上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其中,所述冷却水管包括阀门,所述阀门与一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一采集极片温度的传感器连接。
上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其中,所述出极片角度调整轴设置在一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长形腰孔,所述出极片角度调整轴的两端设置在所述长形腰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在碾压机的放卷机构与碾压机构之间增加高频加热装置,加热位置处于极片的涂布区域与未涂布区域的交界处,通过高频装置增加极片的柔性,在经过碾压机构的碾压辊后,极片的延展应力能够得到释放,不会产生皱褶。
进一步地,在碾压机的出极片方向增加出极片角度调整轴,这样,通过极片的角度的变化来消除应力,以进一步消除碾压皱褶。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的结构简图;
图2为图1中的高频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冷却水管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图4为出极片角度调整轴安装架主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放卷机构
2-碾压机构
3-收卷机构
4-高频加热装置
41-加热位置
5-出极片角度调整轴
6-冷却水管
7-传感器
8-控制器
9-冷却水管阀门
10-安装架
101-长形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描述: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防皱碾压机包括机架,机架上顺次设置有放卷机构1、碾压机构2和收卷机构3,其中,放卷机构1与碾压机构2之间还设置有通过热辐射对极片加热的高频加热装置4,碾压机构2与收卷机构3之间设置有出极片角度调整轴5。由于放卷机构1、碾压机构2和收卷机构3皆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对其多做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春青山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宜春青山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37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E省电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IP多媒体子系统中媒体内容监听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