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形内衣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5656.7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3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塑德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B9/04 | 分类号: | A41B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17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衣,尤其是一种塑形内衣。
背景技术
公知的塑形内衣用于塑造体形,尤其是带有束腹功能的塑形内衣可以塑造女性优美的腰腹部线条,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但是由于塑形内衣一般需要紧束身体,使得穿脱十分不便,尤其是连内裤的塑形内衣,不仅平时穿脱不便,且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使得女性在如厕时产生极大困扰,使得该类塑形内衣在市场上不受欢迎,消费者情愿选择内裤与束腹装置分离的塑形产品,而内裤与束腹装置分离的塑形产品由于缺乏整体性设计,从而无法获得完美的塑形效果,且不可避免的在内裤与束腹装置连接处的缝隙部位会造成赘肉堆积,影响塑形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连内裤的塑形内衣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穿脱的塑形内衣。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塑形内衣,包括内裤和腹部束紧装置,所述内裤包括前片和后片,所述前片与所述后片于所述内裤裆部以及腰部两侧连接,所述内裤与所述腹部束紧装置连接,其中,所述腹部束紧装置包括一带状主体,所述带状主体为四边形,所述四边形包括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所述一对长边中的一条长边与所述内裤的裤腰处连接,称该条长边为第一长边,所述一对短边之间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连接所述一对短边;
所述带状主体包括塑形条,所述塑形条有多条,以垂直于所述内裤裤腰的方向为纵向,所述多条塑形条以一定间隔纵向排列于所述一对长边之间,所述多条塑形条形成腰腹部曲线。
上述塑形内衣,其中,所述前片与所述后片于所述内裤裆部的连接部位有第二连接部件。
上述塑形内衣,其中,所述带状主体与所述内裤的前片融合,且使所述一对短边的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一长边的交点位于所述内裤前片范围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及所述内裤前片上方纵向范围内的塑形条延伸之所述内裤裤腰以下。
上述塑形内衣,其中,所述带状主体于其与所述后片连接部位范围内预定位置处纵向分开成两部分,所述两部分之间有第三连接部件。
上述塑形内衣,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拉链。
上述塑形内衣,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按扣。
上述塑形内衣,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为束带。
上述塑形内衣,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与所述内裤裤腰交点处有松紧调节部件。
上述塑形内衣,其中,第三连接部件与所述内裤裤腰交点处有遮盖部件。
上述塑形内衣,其中,所述带状主体为弹性织物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束腹装置与内裤连成整体,塑形条延伸至内裤部分使整体塑形效果好,且方便穿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形内衣,包括内裤1和腹部束紧装置2,内裤1包括前片11和后片12,前片11与后片12于内裤1裆部以及腰部两侧连接,内裤1与腹部束紧装置2连接,其中,腹部束紧装置2包括一带状主体21,带状主体21为四边形,四边形包括一对长边211、212和一对短边213、214,一对长边211、212中的一条长边211与内裤1的裤腰处连接,称该条长边211为第一长边,一对短边213、214之间有第一连接部件22,第一连接部件22连接一对短边213、214;
带状主体21包括塑形条23,塑形条23有多条,以垂直于内裤1裤腰的方向为纵向,多条塑形条23以一定间隔纵向排列于一对长边211、212之间,多条塑形条23形成腰腹部曲线。
本实用新型以多条塑形条23形成腰腹部曲线,同时第一连接部件22使腹部束紧装置2的带状主体21可以打开,以实现穿脱,其中带状主体21的材质可以为弹性织物,弹性织物可使带状主21体在束紧腰腹部时防止腰腹部的赘肉堆积,第一连接部件22可以为拉链,拉链便于开合,使穿脱方便。
进一步的,前片11与后片12于内裤1裆部的连接部位有第二连接部件13。第二连接部件13可以是按扣,采用按扣连接前片11和后片12可方便内裤从裆部打开,以适应女性在如厕时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塑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塑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56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C卡读卡器
- 下一篇:一种模拟关机式防沉迷智能电源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