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8646.9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2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镇海乌托邦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M99/00 | 分类号: | B43M9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办公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笔筒。
背景技术
笔筒是办公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虽然现有技术具有一定的方便性,但笔筒大多数使用功能单一,长短不一致的笔放在一起,造成取用不方便影响效率,杂乱无章的文具都挤在同一个空间内会影响文具使用且会造成文具之间的污染,会降低文具使用率造成浪费,同时杂乱的文具摆放会影响美观。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笔筒[申请号:CN200920046163.8],具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体,筒体上设有筒盖,筒盖上设有多个大小不一的通孔。本实用新型适合放置各种长度的笔,便于笔的取用。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使笔筒适合放置各种长度的笔,便于笔的取用。但是,笔筒的功能单一,仅限于放置笔状物品,且无法存放短小的物品,无法存放除笔之外的办公用品,不易清洗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清洗,有若干腔室能存放多种办公用具,有明显的层次感更加容易分辨笔筒内的办公用品,便于物品取用的笔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笔筒,包括筒身,该筒身具有底部封闭且顶部敞口的若干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身后端高度至少为前端高度的1.2倍。
在上述的笔筒中,所述的筒身的高度自其前端向其后端逐渐变大,筒身的前端具有小圆弧端部,筒身的后端具有大圆弧端部。
在上述的笔筒中,所述的筒身包括底板、分别设于底板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设于底板后端的后板,所述的腔室由设于筒身内的若干隔板分隔而成。
在上述的笔筒中,所述的筒身的前端设有两个并列设置的所述的腔室,其中一个腔室的前端封闭,另一个腔室的前端开放。
在上述的笔筒中,所述的腔室内各棱边所在位置均设有弧形过渡面。
在上述的笔筒中,所述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凹入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笔筒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清洗,有若干腔室能存放多种办公用具,有明显的层次感更加容易分辨笔筒内的办公用品便于取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筒身1、后板11、右侧板12、左侧板13、底板14、大圆弧端部15、小圆弧端部16、凹入部18、弧形过渡面19、隔板20、腔室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笔筒包括筒身1,筒身1具有底部封闭且顶部敞口的若干腔室21,筒身1后端高度至少为前端高度的1.2倍,筒身1的高度自其前端向其后端逐渐变大,筒身1的前端具有小圆弧端部16,筒身1的后端具有大圆弧端部15。
筒身1包括底板14、分别设于底板14两侧的左侧板13和右侧板12、以及设于底板14后端的后板11,腔室21由设于筒身1内的若干隔板20分隔而成。
筒身1的前端设有两个并列设置的腔室21,其中一个腔室21的前端封闭,另一个腔室21的前端开放,腔室21内各棱边所在位置均设有弧形过渡面19,左侧板13和右侧板12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凹入部1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筒身1、后板11、右侧板12、左侧板13、底板14、大圆弧端部15、小圆弧端部16、凹入部18、弧形过渡面19、隔板20、腔室2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镇海乌托邦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镇海乌托邦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86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