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波管用螺旋线慢波系统的热压缩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8821.4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9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夏;贺兆昌;周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9/00 | 分类号: | H01J9/00;H01J9/24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波 管用 螺旋线 系统 压缩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波管用螺旋线慢波系统的热压缩夹具,属于微波电子器件制造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在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制造过程中,都在追求通过热缩的方法来增强夹持杆、螺旋线和管壳之间的接触强度(夹持的紧密程度),来进一步增加其散热能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慢波系统的热缩夹具进行合理的研究设计。
行波管的螺旋线、夹持杆和管壳三者之间的夹持固定方法有不少,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冷弹压法将三者装配后,在管壳外套上有锥度和台阶的三瓣不锈钢夹头,再在夹头外层套上与夹头匹配的膨胀系数较小的均匀钼套环以箍紧,但是,有锥度和台阶的不锈钢夹头只有和与钼环接触部分受到了热缩挤压,而中间有一小半区域是没有钼环箍住的,因此这部分区域的热缩效果相对较差。
另一种是三瓣不锈钢夹头没有锥度和台阶,在其外直接套上钼环。之后将组件放入氢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由于不锈钢的膨胀系数较大而钼套环的膨胀系数较小使其对管壳产生一个向内的压力,达到热压缩的目的,此方法无法精确控制不锈钢夹头与钼套环之间的间隙,导致理论压缩值与实际之间不一致,压紧效果更不理想。
这两种方法的套环都是钼材料,价格昂贵且进行几次热缩后容易变脆并在挤压力作用下开裂或变形,导致热压缩工艺的一致性不好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过去的热缩工艺夹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高温变形而易导致热缩后的慢波系统结构未能实现夹紧,牢固性差、散热差、热稳定性不好,为了克服这些缺点,进一步增加慢波线的散热能力,就需要进一步改进这种热压缩工艺的夹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波管用螺旋线慢波系统的热压缩夹具。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行波管用螺旋线慢波系统的热压缩夹具,包括基座、套筒、不锈钢圆杆、压块、螺杆、三瓣夹头、慢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内空且顶部设有用于装配所述螺杆的螺孔,所述套筒为整体切割而成,设于所述基座内底部,所述压块下部呈锥度,设于所述基座内部,与所述基座内壁紧配,所述不锈钢圆杆设于所述套筒上部位的阶梯上,与阶梯及所述压块的锥度紧配,所述螺杆设于所述基座上部位的螺孔上,所述三瓣夹头整体设于所述套筒内部,所述慢波系统设于三瓣夹头中心部位,所述的慢波系统、三瓣夹头、套筒依次紧配。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上部位呈阶梯型,上部位中间设有一缺口,在松弛状态下便于装配和拆卸三瓣夹头。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材料为4Cr13。
进一步的所述三瓣夹头的材料为电工纯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热缩夹具的套筒的材料换成4Cr13的材料,这样,当高温膨胀时,由于膨胀系数的差异,三瓣夹头被套筒紧紧地箍在一起,由于螺杆的力始终存在,而套筒是整体式的,因此升降温过程中三瓣夹头都整体处在均匀的挤压作用下,当冷却后,只要将螺杆松开,即可轻松取出夹头和慢波组件。在热缩过程中,由于螺杆压力的作用,套筒和三瓣夹头间是不会存在间隙的,这也完全避免了传统热缩夹具的间隙难以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行波管用螺旋线慢波系统的热压缩夹具,采用有缺口的整体式外套筒,使不管是高温还是冷却,慢波系统均能整体被紧紧压缩,并且由于是有外部螺杆始终在缺口处施加压力,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套筒和三瓣金属夹头间因为有间隙而导致的热缩效果差和热缩量的难以控制等问题,从而实现慢波系统紧缩的整体效果好和精度高的目的。
通过螺杆均匀施加压力和整体式的套筒架构可以很好地控制慢波系统在热缩过程中整体受到均匀的力的作用,而且由于以往难以计算的间隙的消失使热缩量得以精确控制,从而使慢波结构的热缩均匀性和可靠性得以明显改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波管用螺旋线慢波系统的热压缩夹具的剖面图;
图2为为图1中的行波管用螺旋线慢波系统的热压缩夹具的套筒侧面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行波管用螺旋线慢波系统的热压缩夹具 100
螺杆 10
基座 20
螺孔 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88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穿丝机
- 下一篇:一种高压限流熔断器专用安全装置